【“那些为国捐躯的士卒,以及因战伤残退下战场的将士,皆可获得一枚由大秦颁发的勋章,以表彰他们的牺牲与功绩!”】
【“这份勋章,便可称作‘大秦勋章’!”】
【“更可细分为不同种类,例如:士卒奋勇杀敌,不幸战死沙场,事迹悲壮,可授以‘大秦烈士勋章’。”】
【“若士卒身负重伤,残而不退,英勇可嘉,则可授予‘大秦勇士勋章’。”】
【“又如士卒战功卓着,累计斩敌百人以上,堪称军中精锐,则可赐予‘大秦锐士勋章’。”】
【“勋章正面可刻上‘大秦烈士勋章’、‘大秦勇士勋章’、‘大秦锐士勋章’等字样。”】
【“背面则刻上获得者姓名、战役、战绩与授勋时间。”】
【“最后,最好能在某一日,由父王亲自召见这些将士,并当面给予他们褒奖与认可。”】
【“如此一来,我想他们必定会倍感荣耀。”】
【说罢第一个设想,太子扶苏便稍作停顿,留给父王一些思考的空间。】
天幕之下,左丞相隗状抬头望向始皇帝,恭敬地问道:“陛下,您觉得太子殿下这番提议如何?”
在他看来,这个设想确实不错。
倘若可行,那就不必再费神多想,直接采纳便是。
说实在的,他们之后拟定的方案,未必比得上天幕中太子扶苏此刻所提出的设想。
与其费力构思,不如干脆照搬答案。
抄作业一时爽,一直抄一直爽!
秦王嬴政闻言,微微转头,轻轻颔首,表示赞同。
太子扶苏的这个建议,在他看来也的确有可取之处。
而“照搬答案”这种事情,对于一向讲究实效的秦王嬴政来说,完全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更何况,他抄的还是自己“亲儿子”的作业,有问题吗?
一点问题都没有!
若有人质疑,那就让天幕上的太子扶苏下来与他对质。
只要太子扶苏能下来,他非但不反对,还愿意亲自把他绑回这个世间,继续当他的太子!
【秦王嬴政听罢,再度陷入沉思。】
【太子扶苏提到的这个勋章,制作上其实并不复杂。】
【至于成本,那就得看最终选用什么材料来打造这个勋章了。】
【如果材料选得合适,花费也不会太高,对于大秦而言完全可以承受。】
【再加上陛下亲自主持表彰仪式,当众嘉奖这些英勇作战、获得勋章的将士,相信会让他们对大秦、对陛下更加忠诚。】
【总的来说,这个勋章的提议非常不错。】
【秦王嬴政听完,微微颔首,望着扶苏,轻轻叩了叩案几:“继续说,你不是还有两个主意吗?”】
【得到了鼓励的太子扶苏,继续说道:“第二个建议,是在咸阳修建一座庄严肃穆的靖灵殿。”】
【“自秦国立国以来,无数将士为国捐躯。”】
【“有些人留下了姓名、后代,有些人却什么也没有留下。”】
【“有的人有人祭拜,有的人却无人纪念。”】
【“有的也许已经安息,有的或许仍心存执念。”】
【“但我想,无论他们有没有留下名字、后人,有没有被人纪念,有没有真正安息。”】
【“大秦,都不该忘记他们!”】
【“父王,也不该忘记他们!”】
【“而我,更不能忘记他们!”】
【“因为他们,都是为了大秦而死,为了历代先王而死,为了父王而死,甚至,也是为了我而死!”】
【扶苏话语沉稳,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随着他的话语,秦王嬴政原本平静的神情渐渐变得凝重,背脊也越发挺直。】
【“所以我建议,在咸阳修建一座靖灵殿。”】
【“祭奠自战国以来,所有为大秦一统天下而牺牲的将士!”】
【“祭奠自春秋以来,所有为秦国强盛、东出中原而牺牲的将士!”】
【“祭奠自商周以来,所有为秦国开疆拓土、艰苦奋斗而牺牲的将士!”】
【“告诉他们,哪怕如今他们无名、无姓、无声无息。”】
【“但秦国的山记得他们!”】
【“秦国的水记得他们!”】
【“秦国不会忘记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
【轰隆隆——】
【就在扶苏话音落下的那一刻,晴空忽然雷声大作,仿佛回应他的誓言,助威他的心声!】
【雷声滚滚,扶苏与嬴政二人,皆站得笔直,神色庄严。】
自扶苏开始讲述这第二项建议开始,
天幕之下,秦王嬴政的脸色逐渐变得威严冷峻,气场越发雄浑浩然。
武成侯王翦、左丞相隗状、右丞相王绾、廷尉李斯、上卿蒙毅、内史蒙恬……
在场所有文臣武将,无不肃然起立,神情庄重,如临大典。
长公子扶苏亦随之站起,目光如炬,仰望苍穹。
其他诸位公子、公主虽尚不明所以,却也被这肃穆氛围所感染,纷纷起身默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