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爱国去公社这一路,脚底像是装了弹簧,感觉从来没这么轻快过。
天空似乎格外蓝,秋风似乎格外清爽,连路边田里那沉甸甸、等着收割的稻穗,看着都比往年更喜人。
他脑子里反复回响着闺女念信时那清晰的声音,眼前晃动着那两张轻飘飘却又沉甸甸的钞票。一块五!整整一块五毛钱!是拉拉用铅笔头在糙纸本上写出来的!
这消息,不光得让自家人知道,还得让……让该知道的人都知道!
他先是挺直腰板去了肉铺。割肉的人不多,卖肉的老张头看到他,还有些意外:“爱国?咋这个点来割肉?不过年不过节的。”
伊爱国努力想压下嘴角,但那笑意根本藏不住。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比平时洪亮了几分:“嗨,没啥,家里孩子写了篇文章,登报了,报社给寄了稿费,孩子非要吃顿饺子庆祝庆祝!”
“稿费?”老张头愣了一下,没太明白,“写文章还能挣钱?”
“那可不!”伊爱国下巴微微抬起,“就那个《农村科技推广》报!认得很!寄了一块五毛钱呢!让孩子买纸笔的,孩子孝顺,非要先割肉包饺子!”他特意强调了“一块五”这个数字。
老张头听得一愣一愣的,周围几个来买东西的社员也好奇地围了过来。
“爱国,真的假的?你家拉拉?就那个……之前不太好的那个?”
“哎呦!写文章登报?这可了不得!”
“一块五!够割好几斤肥肉了!”
伊爱国享受着周围惊讶、羡慕的目光,心里那点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大手一挥,指着案板上最肥的一条肉膘:“老张,就那块,给我来一斤半!要肥的,炼油香!”
这一斤半肥肉,可是大主顾了。老张头手脚利落地割肉、上秤、用稻草绳拴好,递给他时还忍不住又问了一句:“真是拉拉写的?”
“那还有假?信还在家呢!报社的红章盖着!”伊爱国接过肉,付了钱,感觉手里的肉似乎都比平时更有分量。
接着他又去粮站买了白面。同样的话术,又引来一番惊叹和询问。伊爱国不厌其烦地、带着骄傲地重复着“闺女写了文章”、“报社给稿费”、“孩子孝顺非要吃饺子”的核心信息。
等他拎着肉和面粉,以及用剩下的一点钱买的几张邮票和一本新的带格子的写字本走出公社时,几乎半个公社都知道红星生产队的伊爱国家出了个六岁就能写文章挣稿费的小才女。
伊爱国一路哼着不成调的革命歌曲回到生产队,逢人便打招呼,话题三句不离“闺女稿费”和“晚上包饺子”。消息像野火一样在队里蔓延开来。
等伊爱国到家时,不仅自家院里热闹,连隔壁的大伯母、二伯母,还有几个好奇的邻居妇女都闻讯赶来了,正围着王秀娟和奶奶打听呢。
王秀娟脸上红扑扑的,既是忙活也是激动,一边和面一边应酬着众人的询问,语气里是压不住的骄傲:“……可不是嘛,就她自己瞎写的,谁知道人家报社真看上了……哎,孩子想学,咱就得支持不是?”
奶奶更是把那份报纸和信当成了宝贝,拿出来给众人传看,虽然大家大多不识字,但那鲜红的公章是做不了假的。
见伊爱国提着肉和面回来,院里更是响起一片惊呼。
“哎呦!真割这么大一块肉!”
“还是白面!爱国你可真舍得!”
“拉拉呢?快让俺看看小才女!”
伊拉被王秀娟从屋里叫出来,立刻就被大娘大婶们围住了,这个摸摸头,那个拉拉手,夸赞的话像不要钱似的往外冒。
“瞧瞧这丫头,眼睛多亮!一看就是聪明相!”
“以前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秀娟,你们两口子以后就等着享闺女的福吧!”
伊拉脸上适时地露出羞涩的表情,躲在母亲身后,只探出半个脑袋,小声地回答着诸如“怎么想的写文章啊”、“都写了啥”之类的问题,答案依旧是万金油的“报纸上看的”、“听人说的”。
但此刻,没人再怀疑。这孩子,就是开了窍,老天爷赏饭吃!
热闹一直持续到傍晚,大伙儿才陆续散去,各自回家做饭,但伊家闺女挣了稿费要包猪肉白菜饺子的消息,已经成了红星生产队当晚最热的新闻。
家里终于清静下来。王秀娟开始剁馅,砰砰砰的剁肉声听起来都格外悦耳。奶奶忙着洗白菜。伊爱国则拿着新买的写字本,爱不释手地翻看着,对着伊拉傻笑。
伊拉也没闲着,搬了个小凳子坐在灶房门口,帮着奶奶摘白菜叶子。夕阳的余晖洒满小院,空气中弥漫着猪肉的荤香和白面的清香。
【叮!宿主行为间接提升家庭社会声望,获得广泛正面关注。奖励:系统积分+5点。】
【宿主当前积分:87点。】
伊拉低头摘着菜叶,嘴角微弯。父亲故意的“显摆”,效果比她预想的还好。这不仅巩固了她在家里“特殊地位”的合法性,也在生产队里为她后续可能出现的其他“异常”打下了一个缓冲的基础——看,那是伊家那个六岁就能写文章挣稿费的小神童,她再干出点啥,好像也不那么奇怪了是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