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的哨声像一把淬了冰的匕首,精准地刺破新兵营的沉睡。晏骁几乎是在哨声响起的瞬间弹坐起来,左手条件反射地摸到枕头下的作训服,右手已经扯掉了被子——这是系统【应急反应强化】训练三个月的成果,从最初的15秒到现在的0.8秒,肌肉记忆已经像钢印一样刻进了骨子里。
“紧急集合!20公里山地负重越野,负重35公斤,限时1小时50分钟!”连长的吼声在楼道里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最后五名到达的,今晚去清理猪圈!”
晏骁的手指在黑暗中翻飞,系武装带的动作行云流水。系统【动作拆解】实时显示:【卡扣扣合角度89度(最优90度),误差0.3秒】。他微微调整了一下拇指发力的角度,“咔”的一声脆响,武装带完美扣合,比昨天又快了0.1秒。
35公斤的负重包被他稳稳甩到肩上,背包带深深嵌进锁骨下方的皮肉里。里面的配重经过系统【山地负重优化】的精细调整:三块10公斤的铅块紧贴背部脊椎两侧(分散压力),一块5公斤的铅块固定在腰部(降低重心),加上满配的95式步枪、军用急救包、两升水壶和三天份的压缩饼干,总重量不多不少,刚好35公斤。系统【负重平衡】提示:【当前重心偏移度0.5%,处于最优状态】。
冲出宿舍时,操场上已经站了近百名新兵,每个人的动作都带着刚睡醒的僵硬,只有晏骁的脚步落地无声,像只蓄势待发的豹。他站进队列,鼻尖萦绕着作训服上淡淡的消毒水味——那是昨晚紧急集合演练后,用系统推荐的“快速清洁法”处理过的,比水洗更省时间,还能保留布料的透气性。
“出发!”
随着连长的口令,队伍像一条黑色的长龙,瞬间冲出营区,朝着后山的山地训练场奔去。起初是平整的水泥路,晏骁将步频稳定在每分钟160步——这是系统【平地最优节奏】计算的结果,既能保持速度,又能最大限度节省体力。他的视线落在前方20米处的班长背影上,那人是去年的山地越野冠军,最好成绩1小时42分钟,是晏骁今天的目标。
跑出3公里,水泥路渐渐被蜿蜒的山路取代。路面上布满碎石和凸起的树根,稍不注意就会绊倒。晏骁的鞋底踩在一块松动的鹅卵石上,身体瞬间晃了晃,但他脚踝微拧,借着碎石滚动的力道顺势调整重心,稳稳地稳住了身形——这是上周练的“动态平衡”技能,当时在同样的路段摔了五次,现在每次脚下打滑,小腿肌肉都会条件反射般绷紧,像弹簧一样卸去冲击力。系统【平衡控制】提示:【失衡修正时间0.3秒,超越同批新兵平均水平60%】。
山路开始爬坡,坡度在30度左右。负重包的重量瞬间变得明显起来,像一块巨石压在背上,每一步都要调动全身的肌肉发力。晏骁的呼吸开始变得粗重,他立刻启动【山地呼吸法】:【吸气2秒(鼻吸),呼气3秒(口鼻同时),配合步频保持“吸-呼-呼”节奏】。按照这个节奏,胸口的憋闷感果然减轻了不少,连带着爬坡的脚步都轻快了些。
旁边的赵猛喘着粗气追上来,脸涨得通红:“晏骁……你丫的……是不是偷偷减负重了?”
晏骁没回头,只是侧过脸,用余光瞥了一眼赵猛晃动的背包——那家伙把大部分负重都集中在背包底部,导致重心太靠下,爬坡时格外费力。系统【负重问题诊断】弹出:【重心偏移度8%,建议将底部铅块上移至背部中下方】。晏骁简单说了句:“把下面的铅块往上挪挪。”
赵猛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一边跑一边笨拙地调整背包,虽然动作慢了点,但再追上来时,脚步明显稳了些:“谢了啊!”
爬到5公里处的第一个坡顶,晏骁抓起路边补给点的盐水瓶,拧盖的动作被系统【精细动作】捕捉:【拇指与食指捏合角度65度(最优70度),需调整】。他刻意松开手指,重新握住瓶盖,以70度角发力,“啪”的一声,瓶盖应声而开,比刚才省力了近20%。他仰头灌了两口盐水,冰凉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带着淡淡的咸味,瞬间缓解了喉咙的干涩。系统【电解质补充】提示:【钠离子浓度达标,肌肉抽搐风险降低75%】。
下坡路段更难走,坡度接近40度,碎石在脚下“哗啦啦”地往下滚。晏骁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放慢速度,反而稍微加快了步频,同时将身体重心压低,几乎与地面平行——这是系统【下坡技巧】教的“俯身冲坡法”,利用重力加速,同时借助手臂的摆动控制方向。他的鞋底在碎石上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每一步都精准地踩在路面相对平整的位置,系统【落点预判】实时标注:【前方1.2米处有凸起树根,建议左脚外旋15度避开】。按照提示,他果然轻松躲过了那个容易绊倒人的树根,而紧随其后的一个新兵没注意,结结实实地摔了一跤,疼得龇牙咧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