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境坪的清晨,带着秋初的微凉。天刚蒙蒙亮,藤架下已聚起了身影——阿忆、小禾领着邻里们,正忙着准备秋肥。竹筐里装着腐熟的草木灰、晒干的豆饼碎,还有阿暖特意留的些许海螺粉,按小禾算好的比例混在一起,黑褐的粉末里透着淡淡的草木香与海腥味,竟是融境坪与琉璃港的气息交织在了一起。
“秋肥要施得匀,离藤根三寸远,别烧了根系。”小禾蹲在藤架旁,手把手教着邻里的孩童,指尖沾着肥粉,在地上画出施肥的范围,“去年这时候,藤苗长得慢,就是肥没施到位,今年有了琉璃港的法子,再加上这混了海螺粉的肥,定能让藤枝更壮。”
阿乐拎着小铲子,跟在小禾身后,学着挖浅沟。他动作不算熟练,却格外认真,每挖好一垄,就回头看看小禾,等着夸赞。“阿乐挖得好,正好能容下肥粉。”小禾笑着点头,阿乐立刻眼睛一亮,挖得更起劲儿了,嘴里还哼着在琉璃港学的童谣,调子随着铲子的起落轻轻晃动。
阿忆则带着几个壮实的邻里,搬运装肥的竹筐。路过藤架拐角时,他瞥见几株藤蔓的叶片有些泛黄,便随手记下位置,转头对小禾喊:“那几株得重点照料,等施完肥,看看是不是根系出了问题。”小禾应声应下,笔尖在养护册上快速标注,册页上还夹着琉璃港藤苗的照片,边角已被摩挲得有些发软。
临近正午,秋肥终于施完。众人直起身,望着覆上薄肥的藤架,仿佛已能想象来年藤枝蔓延的模样。阿暖提着陶罐走来,倒出清甜的果饮:“歇会儿吧,尝尝我用琉璃港法子熬的梨饮,加了点蓝晶干果碎,解乏。”邻里们围拢过来,接过陶碗,酸甜的果香混着干果的醇厚,引得众人连连称赞:“这味道新奇,比咱们以前的梨饮更有滋味!”
午后的阳光正好,暖意透过藤叶洒下,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栽种琉璃港藤苗的日子到了,小禾早已选好向阳的地块,土壤松过三遍,还掺了些海泥——那是众人返程时特意带回来的,为的就是让藤苗更快适应融境坪的水土。
卡伦送来的藤苗被小心地从筐中取出,根系裹着湿润的苔藓,叶片依旧翠绿。阿忆捧着一株藤苗,轻轻放入挖好的土坑,小禾则蹲在一旁,指导着填土的力度:“慢些填,边填边轻按,让土壤贴紧根系,这样才好扎根。”邻里们围在四周,目光里满是好奇与期待,时不时有人轻声问:“这就是琉璃港的藤苗?长得和咱们的好像,又有点不一样。”
“等长起来就知道了,琉璃港的藤枝更柔韧,开花时花瓣带点淡蓝。”阿乐凑过来,仰着小脸介绍,像是在炫耀宝贝,“我在琉璃港见过,开花时藤架像披了层蓝纱,可好看了!”众人听得入神,手里的动作也愈发轻柔,仿佛捧着的不是藤苗,而是两地沉甸甸的情谊。
阿暖蹲在新栽的藤苗旁,轻轻浇上水,水珠顺着叶片滑落,渗入泥土。她望着藤苗,忽然笑着说:“等它们开花结果,咱们就用这藤果,按琉璃港的法子酿果酱,再掺上融境坪的蜂蜜,肯定是独一份的味道。”旁边的张婶连连点头:“到时候可得叫上我,我也学学这新奇的手艺。”
夕阳西下时,二十株琉璃港的藤苗已全部栽好。众人站在藤架旁,望着那片新绿,晚风拂过,藤叶轻轻摇曳,像是在与身旁的融境坪藤枝打招呼。小禾翻开养护册,认真记录:“仲夏廿七午后,栽琉璃港藤苗二十株,土掺海泥,浇定根水。苗情稳定,叶片无萎蔫,后续每日巡查,记录长势。”
阿忆望着新栽的藤苗,又望向远处融境坪的炊烟,忽然开口:“等这些藤苗扎了根,我们就选些融境坪的壮苗,打理好,等着明年琉璃港的朋友们来取。”众人纷纷应和,眼里满是期盼——那不仅是藤苗的交换,更是情谊的延续。
夜色渐浓,藤架下的灯笼再次亮起。阿乐趴在新栽的藤苗旁,小声说着话:“你要好好长呀,明年春天,我的琉璃港朋友就会来看你,到时候我要告诉他们,你在融境坪长得可好了。”
月光洒在藤苗上,给嫩绿的叶片镀上一层银辉。融境坪的夜里,似乎多了几分海的气息,那是琉璃港的印记,是跨山海而来的情谊。而那些新栽的藤苗,正悄悄在泥土里扎根,等待着来年的枝繁叶茂,等待着山海两端的重逢,在岁月里,将这份温情悄悄延续。
喜欢血蜡封缄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血蜡封缄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