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阳镇上没啥商机,崔文敏便和崔志回家了。找机会她还得去县城看看,她现在脑子里一堆挣钱的想法,这些都是踩在时代风口上的项目,要实施就得有启动资金。
如何赚得第一桶金呢,这是她一路上在琢磨的事。
刚走到村子口,就见一辆手扶拖拉机往这边开来了,“爸,那是二舅吧?”
还没等崔志回答呢,拖拉机就在父女身边停下了。
“二舅”
“二哥”
“妹夫”
崔文敏手脚麻利的爬上了车,崔志也上来了。
几步远的路就到崔文敏家门口了,这短短的一段路父女俩也知道了,张台军也刚来,在家里坐了一会儿,得知俩人去镇上了,就开车出来迎了。
回到家里,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停在屋檐下,旁边还有一袋地瓜干一袋子苞米碴子,一袋子苞米面。二舅是来给家里送车送粮的。张家是心疼外嫁闺女的,闺女家分出单过了,老宅还不知道啥时候能分粮食给他们呢,这是怕一家三口饿着。自行车九成新,是张家三个月前买的,足以见得他们使用的爱惜,这辆自行车就跟新的差不多。83年买自行车是需要自行车票的,不光买自行车需要票,买缝纫机、电视机、电冰箱都需要。崔文敏读过这个时期的历史,知道票据时代逐渐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副食品方面农村管控的稍微松一些,起码割肉啥的不用票据,猪是自家养的,屠户去农户家里收猪,偷摸的杀了也就杀了。
抛去自行车票据不说,一辆自行车也是很值钱的,村长家里的就是辆凤凰牌自行车,当时花了218块钱买的,这个事情在村里不是秘密。而崔家的那辆自行车是辆永久牌的,永久牌不如凤凰牌的值钱,但也需要一百多块,崔文敏至今都不知道崔家哪来的钱买的自行车,他们就是有钱,又从哪里搞的自行车票。听崔志说,这辆自行车是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崔家老大骑回来的,这辆自行车在家里藏了半年,老爷子才让拿出来骑。
“二舅,我买了板油和猪肉,我和我妈做饭去,咱们今天吃饺子。”崔文敏就道。
“别忙活了,你姥让我放下车和粮就走,说你们刚分家,家里有的忙活呢,让我回去吃饭。”张台军就道。
“那哪成呢,来趟家里哪有让人饿着肚子走的道理!”张芳不同意,“二哥,自行车你拉回去,家里地多,没自行车方便,我家里地少,用不上的。”
“这个自行车是拿来给外甥用的,家里还能搞到自行车,就是得过几个月,这是怕小敏着急用,”张台军就道,“回到家后,老爷子就跟我们哥俩商量了,说小敏想法多,想出去转转,外出光靠两条腿怎么成,这不咱爹不光让我将自行车送来了,还让我给小敏带来了这个。”
张台军撕开了用线缝上的衣服口袋,一张手绢里包裹着厚厚的一沓大团结,将其递给了小敏。
小敏数了数,总共50张,50张大团结,足足500块钱!
张芳要过来抢了还给张台军,但是被小敏给躲开了。
“二舅,自行车我收下了,你们给的钱太多了,我不能白要,这笔钱就算是我借你们的,我立张字据。”
“给你的就是给你的,立什么字据啊,小敏你记得,咱们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崔文敏无奈,只能作罢,以后总有报答的机会,有些事不急于一时。
崔文敏接受了张家人的好意,“二舅,那你等着,我跟我妈包饺子去,这个你可不能推辞了。”
张台军笑呵呵的点点头,爹和大哥说的不错,小敏现在真的变化很大,张家之所以如此快速挣下了身家,这跟他与大哥外出铤而走险有极大的关系,不到一年时间,他的眼界不可同日而语了。大哥说的对,不能过局限了小敏,她跟农村孩子不同,有头脑会来事,现在处处都是机遇,就看谁能抓住机会扶摇直上了。
崔文敏和张芳都是风风火火的性格,提着板油和肉就到天井了,张芳洗板油和肉,小敏挎个大篓子盛草烧锅。
现在刚十点半,母女俩商量着先靠板油,靠出来的油兹拉混着五花肉一起包饺子,张芳决定了,这次饺子多包一些,让二哥走的时候带一些,让爹娘也尝尝。
板油干净,张芳是个仔细人,用清水又冲洗了好几遍,之后拿到案板上开切。切板油也是需要技巧的,不能切的太大块了,那样油不容易熬出来,又不能切的太碎了,那样容易将油熬焦了。
板油切好后倒进烧热的大铁锅里,这次买的板油多,张芳是分几次往锅里倒的,熬油跟烙饼一样,都需要掌握火候的,火势不能太小了,那样出油慢,也不能太急了,那样容易将油炼焦了,吃起来有个糊气味了。
崔文敏已经完全适应了80年代的农村生活,用张芳的话来说,她烧火烧的特别的好,前世可能是个烧火丫头。
板油都下锅了,现在还没开始出油,张芳找出分家分到的两个瓦罐,将它们仔细清洗了一遍,放在太阳底下晾晒着,现在是夏天,温度高,张芳将瓦罐倒扣着放的,很快瓦罐便干爽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