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栖的身影被夜色彻底吞没后,栖雁坳内的备战节奏并未有丝毫减缓,反而像是上紧了发条,更加精准而高效地运转起来。每个人都知道,时间紧迫,林栖带回的消息将直接决定他们下一步的行动,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万全准备。
周砚没有回窝棚休息,而是直接钻进了作为武器工坊的棚子里。松明火把将棚内照得通亮,空气中弥漫着金属、木材和炭火的味道。他走到一个简陋的木架前,上面摆放着几张已经成型的手弩和几堆零件。他的目光落在那本摊开的《机关要略》上,手指沿着“蹶张弩”的结构图线条缓缓移动。
“赵石,”他头也不回地叫了一声。
正在一旁打磨箭杆的赵石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快步走了过来。“周大哥。”
“你看这里,”周砚指着图纸上弩臂与弩身的连接处,“这处‘望山’(瞄准具)的卡槽,还有这脚踏的青铜转轴,我们现有的条件很难完全仿制。但它的核心是利用腰力和腿力协同上弦,我们可以简化。”
他拿起一根准备好的、韧性极好的桑木粗坯,比划着:“我们需要一根更长的弩臂,至少是手弩的两倍。弩身也要加厚,这里,”他用左手在弩身中部偏后的位置点了点,“开一个凹槽,用来固定用牛皮编织的脚踏环。上弦时,用脚踩住脚踏环,双手同时用力拉弦,利用全身的力量……”
赵石听得眼睛发亮,他对于这些精巧的机关构造有着天生的兴趣。“我明白了!这样就不用单纯靠臂力,力道能大上好几倍!射程和穿透力肯定远超手弩!”
“对。”周砚点点头,左手拿起一把锉刀,开始小心翼翼地修整桑木弩臂的弧度,“关键是弩臂的弧度和强度要恰到好处,太硬了拉不开,太软了没力道,还容易折断。还有这弩弦,得用最好的牛筋腱混合麻线绞合,要能承受住巨大的拉力。”
“牛筋腱还有储备,我明天一早就开始处理。”赵石摩拳擦掌,“周大哥,这第一架蹶张弩,让我跟你一起做吧!”
“好。”周砚没有多话,继续专注地打磨着手里的木材。他的动作因为只能使用左手而显得有些慢,但异常稳定和精准。每一次推锉,每一次测量,都凝聚着全部的心神。打造出更强的武器,就能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让同伴们多一分活下去的希望,这信念支撑着他忽略右肩不时传来的隐痛。
另一边,靠近溪流的空地上,沈云墨和阿禾的“火药实验室”则显得更为……小心翼翼。这里远离主要的居住区和工坊,周围还用石块垒起了矮矮的防护圈。
两人蹲在地上,中间放着几个小陶碟,里面是不同配比的粉末。阿禾拿着一根细长的香,小心翼翼地凑近一个陶碟里的粉末。
“等等,”沈云墨拦住她,拿起旁边一个用薄皮子缝制、只留出眼睛位置的头套,“把这个戴上,还有手套。”
阿禾乖乖接过头套和厚厚的麻布手套戴上,虽然看起来有些滑稽,但她知道这是姐姐和云墨哥反复强调的安全规程。她再次将点燃的香凑近粉末。
“嗤——”一溜黄白色的浓烟猛地窜起,带着一股刺鼻的硫磺味和某种植物燃烧后的呛人气息。烟雾迅速弥漫开来,即使隔着一段距离,沈云墨也忍不住咳嗽了两声。
“这个配方烟够大,也够呛人!”沈云墨一边挥手驱散烟雾,一边略带兴奋地说,“就是不知道能持续多久。记下来,硫磺比例增加一成,干磨的辣蓼草粉再加半成。”
阿禾赶紧拿起一块用炭笔写字的薄木片,认真地记下。她的眼神专注而明亮,完全不见初来时的胆怯。摆弄这些能冒出浓烟或者发出巨响的“神奇”粉末,让她找到了极大的乐趣和成就感。
“云墨哥,我们能不能在迷障弹里再加点别的东西?比如……那种让人皮肤发痒的草汁?”阿禾突发奇想。
沈云墨愣了一下,随即笑道:“你这丫头,想法还挺多。不过现在先保证烟雾效果,其他的以后慢慢试。来,我们试试下一个配比,这次减少点硝石,看看烟雾颜色会不会更浓……”
夜色渐深,溪流的水声似乎也变得轻柔了许多。主营地中央的大篝火旁,春婶和王氏并没有立刻休息,她们领着几个妇人,就着火光检查和处理一批晒干的兽皮。
“这皮子得硝制得软和点,到时候给前头的孩子们多做几副护腕和绑腿,爬山打仗,容易磕着碰着。”春婶一边用一块表面粗糙的石头打磨着一张鹿皮的内侧,使其更加柔软,一边对王氏说道。
王氏点点头,手里飞针走线,正在缝合一副皮甲的边缘。这皮甲是用好几层鞣制好的厚皮子叠在一起,用结实的麻线密密缝制而成,虽然简陋,但也能提供一定的防护。“是啊,周砚和林栖他们冲在最前面,更得多备着点。唉,这世道,好好的日子不过,非要打打杀杀……”她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心疼和无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