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初展修炼成果
青玄宗的晨雾带着草木的清香,悄然漫过外门弟子的竹屋。林羽盘膝坐在聚灵蒲团上,指尖的中品灵石已泛起淡淡的白霜——这是灵气被汲取殆尽的征兆。他缓缓收功,丹田内的灵气如同被打磨过的玉石,温润而凝实,运转时再无往日的滞涩感,显然已稳稳踏入引气四层。
“呼……”他吐出一口浊气,气柱在晨光中凝成白雾,久久不散。这是《流云诀》的奇效,也是他将现代“动态模型”融入修炼的成果——通过计算灵气在经脉中运行的最佳角度与速度,他将原本需要半月才能完成的引气四层突破,硬生生压缩到了七天。
竹屋门被轻轻推开,张平探进半个脑袋,见他收功,连忙把手里的食盒递进来:“好家伙,你总算出关了!我还以为你要在里面待到天荒地老呢。”食盒里放着两碗灵米粥,还有几个裹着灵肉馅的包子,热气腾腾的,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竹屋。
林羽接过粥碗,狼吞虎咽地吃起来。闭关七日,他全靠灵石和青纹果维持,早就饿得前心贴后背。“外面没出什么事吧?”他含糊地问,嘴里塞满了包子。灵肉的鲜美混合着灵气的清冽,顺着喉咙滑下,让他精神一振。
“能有什么事?”张平自己也端起一碗粥,“就是前两天赵执事查早课,问你去哪了,我说你得了风寒在屋里歇着,他哼了两声也没多问。对了,下月初有外门小比,你要不要参加?”
“外门小比?”林羽停下筷子。他在《青玄宗门规》里看到过,外门小比是每月一次的考核,优胜者能获得额外的灵石奖励,表现突出的甚至有机会得到内门弟子的指点。
“可不是嘛。”张平扒拉着粥,“前三名能得五十块下品灵石,还有机会去内门听一堂长老的课。不过你刚突破引气四层,还是别掺和了,那些老油条大多在引气五六层,你去了也是陪跑。”
林羽没说话,心里却打起了算盘。他想试试自己改良后的《流云诀》在实战中的效果,更想通过小比赚取灵石——中品灵石的消耗太快,他手里的存货已经见底,总不能一直靠张平接济。
“对了,”张平像是想起了什么,压低声音,“你闭关这几天,王胖子从思过崖回来了,听说被打得半死,现在见谁都瞪眼睛,你碰见了躲着点走。”
林羽点点头。他对那个偷凝露草的王小胖没什么印象,只记得对方总是急吼吼的,练功时恨不得把灵石直接吞进肚子里。这种急于求成的性子,在修真界最是容易栽跟头。
吃过早饭,林羽拿着竹笛去了演武场。此时演武场上已有不少弟子在修炼,有的挥剑劈砍木桩,剑气将空气撕裂出“呜呜”的声响;有的在练习基础法术,指尖燃起的火苗忽明忽暗,偶尔还会失控烧到自己的袖子。
他找了个僻静的角落,开始练习融合了“动态模型”的“寒霜诀”。玉笛一横,清越的笛音便流淌而出,与往日不同的是,这次的灵气运行不再刻意追求转音的技巧,而是顺着经脉的自然韵律流转——该快时如疾风穿林,该慢时如流水绕石,完全符合他计算出的“最优轨迹”。
笛音落下的瞬间,地面竟凝结出一片半尺厚的冰霜,冰霜边缘还隐隐泛着螺旋状的纹路,正是灵气按照漩涡轨迹运行的证明。
“这……这是‘寒霜诀’?”旁边传来一声惊呼。一个绿衣弟子看得目瞪口呆,手里的剑“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我练了半年,最多也就凝出层薄霜,你这……”
林羽收起玉笛,笑了笑没说话。他知道这不是自己天赋有多高,而是方法找对了——就像现代工程学中,用对了公式,再复杂的结构也能轻松搭建。
消息传得很快,没一会儿,演武场的弟子就围了过来,对着那片冰霜指指点点。有人羡慕,有人嫉妒,还有人阴阳怪气地说风凉话:“怕是走了狗屎运,碰巧蒙出来的吧?”
林羽懒得理会,捡起地上的石子,用灵气包裹着掷向远处的靶心。石子在空中划出一道柔和的弧线,“噗”地一声正中靶心——这是他根据抛物线原理计算出的最佳投掷角度,比蛮力投掷精准了十倍不止。
“好准!”有弟子忍不住叫好。
就在这时,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响起:“准有什么用?引气四层的修为,扔块石子都费劲,真打起来,还不是挨揍的份?”
林羽抬头望去,只见一个身材高瘦的弟子站在人群外,嘴角噙着嘲讽的笑。对方腰间的木牌刻着“引气六层”的字样,正是外门弟子里的“老人”李虎。据说此人练的“烈阳掌”已有小成,在引气期弟子里少有对手,平日里最看不起新人。
“李师兄要是觉得我不行,不妨切磋一下?”林羽平静地说。他正好想试试自己的实战能力。
李虎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哈哈大笑:“你?跟我切磋?我怕一巴掌把你打回引气一层,到时候哭着找你那个内门师姐告状,我可担待不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