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跨界的星轨诗与未竟的追问
和谐纪元四百三十六年的秋分,星轨森林的“双生树”结出了第一颗果实。果实的外壳一半是金色的星轨纹路,一半缠绕着淡紫色的混沌脉络,剥开时会散发出类似地球桂花的香气。小望捧着这颗果实站在追问号的驾驶舱里,光粒小吟发来的星轨投影正悬浮在眼前——现代的星轨会成员已经在图书馆废墟旁搭起了临时舞台,林溪和阿力正围着一堆齿轮忙碌,舞台背景是用LED灯拼出的七重界轨图,闪烁着暖黄色的光。
“还有半小时跃迁结束,”阿闪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他正在检修飞船的能量转换器,“别忘了带光粒投影仪,林溪说要实时同步和谐纪元的星轨诗朗诵。”
小望将果实放进特制的保温盒,又检查了一遍背包里的东西:光粒投影仪、双生树的种子、阿力托他带的“和谐纪元版扳手”(用星轨合金打造,据说能拧动任何型号的螺丝),还有一本新的问题笔记本,第一页写着:“星轨诗的韵律,是否能跨越时空产生共鸣?”
追问号穿过最后一道能量裂隙时,驾驶舱的舷窗外闪过无数光带,那是两界能量交织形成的“彩虹星轨”。小望的星叶吊坠突然发烫,他低头看去,吊坠表面浮现出一行小字,是林溪的笔迹:“舞台左侧的第三盏灯接触不良,记得带绝缘胶带。”
他笑着摇了摇头,这位市博物馆的研究员,总是能把星轨观测和生活琐事完美结合。就像上次在天文台,她一边调试定星盘,一边提醒阿力“齿轮上的黄油别蹭到星图上”,当时小望就觉得,或许这才是平衡的真谛——宏大的使命与细微的日常,本就该像双生石的阴阳两面,相互依存。
飞船在现代城市的郊区着陆时,正好赶上黄昏。小望背着包穿过农田,远处的城市天际线在暮色中泛着微光,图书馆废墟旁的舞台已经亮起了灯,阿力正站在梯子上调整LED屏的角度,他的工装外套上别着个新徽章,是星叶形状的,边缘还沾着点机油。
“小望!这里!”阿力最先看到他,从梯子上跳下来时差点绊倒,手里的扳手“哐当”一声砸在地上,“快看看我这舞台,齿轮轨道都是按七重界轨做的,等会儿让光粒生物的星轨诗人坐在上面,随着诗的节奏转动,绝对酷炫!”
小望蹲下身检查那些齿轮轨道,发现每个齿轮的齿牙上都刻着细小的星点,转动时会连成一句完整的话:“星轨会第108代成员,阿力,在此守护。”
“爷爷亲手刻的,”阿力挠了挠头,耳朵有点红,“他说这叫‘齿轮密语’,只有真正的织者才能看懂。”
林溪抱着一卷星轨图走过来,她的白衬衫袖口卷到小臂,露出手腕上的星叶吊坠,与小望的吊坠在暮色中产生共鸣,发出淡淡的光晕。“光粒投影仪调试好了吗?”她指着舞台中央的支架,“光粒诗人的全息投影就靠它了,别像上次那样突然黑屏,害我们对着空气朗诵了三分钟。”
“放心,”小望从背包里拿出投影仪,外壳是用双生树的木材做的,上面刻着两界的星轨符号,“阿闪升级了能量模块,续航能撑到星轨诗会结束。”
他帮林溪把星轨图挂在舞台背景上,这是一张融合了两界特征的新图:和谐纪元的概率星云与现代的北斗七星重叠,混沌域的暗物质带化作城市的环城公路,最中央是双生树的图案,根系深深扎在两个世界的土壤里。
“这是我根据光粒诗人的描述画的,”林溪的指尖划过图中的星轨交点,“每个交点都对应一个故事——这里是你第一次用传承织梭的地方,这里是阿力爷爷藏座钟的暗格,这里是我们在天文台激活双生石的坐标。”
小望看着那些熟悉的坐标,突然想起和谐纪元的星芽芽说过的话:“星轨的本质,是记忆的轨迹。”或许真的是这样,那些散落在时光里的碎片——座钟的滴答声、扳手敲击齿轮的脆响、双生石共振时的轰鸣——最终都会被星轨串联起来,成为永恒的记忆。
夜幕降临时,舞台周围已经坐满了人。有星轨会的成员,手里拿着打印好的星轨诗稿;有市博物馆的同事,带着好奇的神情打量着光粒投影仪;还有附近的居民,抱着孩子来看热闹,孩子们手里的荧光棒闪烁着,像一群流动的小星星。
林溪走上舞台时,台下响起了善意的笑声——她的衬衫口袋里露出半截扳手,那是刚才帮阿力修梯子时顺手塞进去的。这位总是严谨的研究员,在涉及星轨会的事情上,总会不自觉地染上点“阿力式”的随性。
“欢迎大家来参加第一届跨世界星轨诗会,”林溪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全场,她从口袋里掏出扳手放在身后,脸上露出温和的笑,“今天,我们要见证一个奇迹——来自和谐纪元的星轨诗人,将与我们一起,用不同的语言,朗诵同一首星轨诗。”
光粒投影仪启动时,台下发出一阵惊叹。光粒小吟的全息投影缓缓升起,她的身体由无数光点组成,随着呼吸闪烁着淡蓝色的光。她身后的背景是和谐纪元的星轨森林,双生树的果实正在枝头发光,光粒诗人的声音像风铃般清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