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山深处,有个响铃村。为啥叫这名儿呢?原来,这村里的人祖祖辈辈都会做响铃,小到小孩玩的拨浪鼓铃铛,大到挂在屋檐下的风铃,各式各样,铃声清脆悦耳,远近闻名。
村里做响铃手艺最厉害的,要数赵老爷子。这老爷子,胡子白花花的,眼睛眯缝着,可做起响铃来,那叫一个专注。他做的响铃,声音纯净,余音悠长,仿佛能把人的魂儿都勾走。
赵老爷子有三个徒弟,大徒弟叫铁汉,二徒弟叫巧姑,小徒弟叫机灵鬼。铁汉身强力壮,负责去找合适的材料,像铜矿石、竹子啥的。他翻山越岭,总能找到质地最好的材料。巧姑心灵手巧,负责把材料打磨成型,再给响铃装饰上好看的花纹。她做出来的响铃,不光声音好听,模样还精致。机灵鬼脑瓜灵活,嘴巴能说会道,负责把响铃卖出去。
以前,响铃村可热闹了。一到逢集,周边村子的人都来买响铃。赵老爷子带着徒弟们,忙得不亦乐乎,靠着这响铃手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可这几年,响铃村遇上大麻烦了。市场上各种电子发声玩具越来越多,又便宜又好玩,声音还五花八门。相比之下,手工做的响铃虽说有韵味,可制作费时间,价格也高些,买的人越来越少。村里堆满了卖不出去的响铃,大家心里都犯愁。
赵老爷子看着这一堆堆响铃,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他想,这做响铃的手艺传了好几代,咋能在咱这儿断了呢?铁汉还是天天去山里找材料,可看着找回来的材料,心里直犯嘀咕,不知道还能不能做成受欢迎的响铃。巧姑把响铃打磨得更精细,花纹刻得更漂亮,可还是没人买,心里别提多失落,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机灵鬼跑了好多地方找销路,磨破了嘴皮子,腿都快跑断了,还是没啥收获,急得抓耳挠腮。
就在大家觉得没指望的时候,转机来了。村里有个叫阿明的年轻人,在外面大城市打工,见多了世面。他回村跟赵老爷子说:“师傅,咱得变变招儿,不能老守着老一套。”赵老爷子赶忙问:“咋变?你快说说。”阿明就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他们决定从两方面下手,一是创新响铃,二是找新销路。创新响铃这块,机灵鬼发现现在人讲究个性化、时尚化,就跟巧姑说:“姑,咱把响铃做成能定制声音的,再结合现代流行元素,肯定受欢迎。”巧姑一听,觉得有道理,立马动手。她在响铃里装上微型芯片,能根据顾客要求录入不同的声音,像喜欢的歌曲片段、亲人的祝福啥的。还把响铃设计成各种时尚的造型,像卡通人物、流行的动漫形象。铁汉也没闲着,他找了些新型材料,让响铃的声音更独特。
找新销路呢,阿明利用网络,在各大平台开网店,拍响铃的照片和视频。机灵鬼在视频里又说又笑,把响铃的好处一顿夸,什么传统手艺、个性定制、时尚新颖,说得头头是道。这一招还真灵,不少人看到视频,对响铃产生了兴趣,纷纷下单。他们还联系了城里的一些文创店、礼品店,把响铃放在那儿展示、销售。
可这过程中也出了不少问题。新做的响铃,有人说不伦不类,丢了传统响铃的味儿。网上卖响铃,运输的时候响铃容易损坏,芯片也可能出故障。这可把大家急坏了。
赵老爷子把大家叫到一块儿,说:“孩子们,别慌,咱想办法。”巧姑就琢磨着咋在创新和传统之间找到平衡,让响铃既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又保留传统的韵味。机灵鬼和快递公司商量,定制了专门的包装,用泡沫和海绵把响铃包好,防止磕碰,还在包装里加了说明书,教顾客怎么处理简单的故障。
慢慢地,响铃村的响铃又有了销路。订单越来越多,铁汉找材料找得更起劲儿了,巧姑做响铃忙得停不下来,机灵鬼笑得嘴都合不拢。响铃村在这一番“铃”危中,找到了新生,做响铃的手艺也在创新中继续传承下去。
喜欢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