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中大地,有个村子叫舞龙村。这村子,从老祖宗那时候起,就跟舞龙结下了不解之缘。村里人人都会舞龙,那龙舞得,活灵活现,仿佛真能腾云驾雾。
村里舞龙最厉害的,是龙大伯。这老爷子,身子骨硬朗,一把年纪了,舞起龙头来,虎虎生风。他舞的龙,气势磅礴,龙头摆动,龙身翻滚,那叫一个带劲。
龙大伯有三个娃,大儿子叫大龙,二儿子叫二龙,小女儿叫小凤。大龙力气大,在舞龙里负责举龙身,他举得稳稳当当,龙身在他手里灵活摆动。二龙身手敏捷,负责龙尾,把龙尾舞得活灵活现,一会儿摆这儿,一会儿摆那儿,跟真龙摆尾似的。小凤心灵手巧,负责给龙做装饰,她做的龙珠闪闪发光,龙鳞五彩斑斓。
以前,舞龙村可威风了。一到过年过节,周边村子都抢着请他们去舞龙。龙大伯带着孩子们,走南闯北,所到之处,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靠着舞龙,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可这几年,舞龙村遇上大麻烦了。现在娱乐方式五花八门,电视、电脑、手机,啥都有。年轻人都被这些吸引住了,对舞龙兴趣缺缺。请舞龙队的也越来越少,舞龙村的龙都快在仓库里落灰了。
龙大伯看着这情况,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想,这舞龙的手艺传了好几百年,咋能在咱这儿断了根儿呢?大龙还是天天练举龙身的劲儿,可看着那落灰的龙身,心里直犯愁,不知道啥时候能再舞起来。二龙也天天琢磨新的舞龙花样,可没人看,心里别提多失落。小凤把龙的装饰做得更漂亮了,可还是没啥用,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就在大家觉得没指望的时候,转机来了。村里有个叫阿强的年轻人,在外面大城市打工,见多了世面。他回村跟龙大伯说:“大伯,咱得变变招儿啦,不能死脑筋,一条道走到黑。”龙大伯眼睛一亮,赶忙问:“咋变?你快给咱出出主意。”阿强就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他们决定从两方面下手,一是创新舞龙形式,二是找新的演出机会。创新舞龙形式这块,阿强发现现在人喜欢新奇、有创意的东西,就跟大龙他们说:“咱把舞龙和灯光秀结合起来,晚上舞龙,再配上五彩灯光,肯定好看。”大龙一听,觉得可行。于是,他们在龙身上装了彩灯,舞起来的时候,龙身上的灯光闪烁,跟梦幻似的。小凤也没闲着,她给龙做了些新装饰,让龙看起来更酷炫。二龙则琢磨出一些新的舞龙动作,让龙舞得更有节奏感。
找新的演出机会呢,阿强利用网络,在各大平台发舞龙的照片和视频。大龙在视频里又跳又舞,把舞龙的精彩之处一顿夸,什么传统技艺、震撼场面、文化传承,说得头头是道。这一招还真灵,不少人看到视频,对舞龙感兴趣了,纷纷联系他们去演出。他们还参加了一些城市里的文化活动、旅游节,把舞龙展示给更多人看。
可这过程中麻烦事儿也不少。新的舞龙形式,有人说花里胡哨,不像传统舞龙。去外面演出,运输龙具成了难题,龙身太大,不好搬运。这可把大家急坏了。
龙大伯把大家叫到一块儿,说:“娃们,别慌,咱想办法。”大龙就琢磨着咋在创新和传统之间找到平衡,让舞龙既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又保留传统的韵味。阿强和快递公司商量,定制了专门的运输工具,把龙具拆分开来,方便运输。
慢慢地,舞龙村的舞龙又有了生机。演出邀请越来越多,大龙舞龙舞得更起劲儿了,二龙的新动作也越来越熟练,小凤做装饰做得更开心了。村里那些原本打算放弃舞龙的年轻人,又重新拿起了龙具。舞龙村在这一番风云变幻中,找到了新的出路,舞龙的手艺也在创新中继续传承下去。
喜欢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