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的滔天巨浪,林晚晚在录制间隙通过助理小桐欲言又止的表情和网上零星推送的碎片信息,已经拼凑出了大概。她坐在节目组安排的临时休息室里,窗外是《人间烟火》拍摄地特有的静谧田园风光,屋内却仿佛能听到虚拟世界里喧嚣的质疑和谩骂。
“晚晚姐,王哥那边电话都快被打爆了,好多媒体想采访,还有几个美食评论家也跳出来……”小桐捧着手机,眉头拧成了疙瘩,语气里满是担忧,“咱们要不要发个律师函,或者让公司出面澄清一下?”
林晚晚端起桌上那杯用百花蜜冲泡的水,浅浅啜了一口。温润清甜的滋味滑入喉间,带着淡淡的灵气,让她因连轴转录制而有些疲惫的神经舒缓下来。她看着杯中荡漾的琥珀色光泽,眼神平静无波。
“澄清?澄清什么?”她放下杯子,声音温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说我的菜没有抄袭?说我的创意独一无二?在这种时候,任何苍白的辩解都会被视为狡辩。人们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
“那……那就任由他们这么污蔑你吗?”小桐急了。
“当然不。”林晚晚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远处袅袅炊烟,“最好的澄清,不是用嘴,而是用手。用实实在在的作品,堵住所有人的嘴。”
她转过身,脸上露出一丝清浅却自信的笑容:“小桐,帮我跟节目组沟通一下。明天下午原定的休息时间,我想加一场特别直播。主题就叫——‘人间至味是清欢:林晚晚的厨房答辩’。”
小桐愣住了:“答辩?”
“没错。”林晚晚目光锐利起来,“就在直播里,现场回应所有的质疑。他们不是说我只会模仿,没有自己的东西吗?那我就现场创作一道,他们从未见过、甚至从未想象过的菜。”
消息一经放出,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滴入冷水,瞬间炸开。
林晚晚直播答辩# 的词条以惊人的速度冲上热搜榜前列。黑粉们摩拳擦掌,准备在直播间里继续发难;路人观众好奇观望,想看看这个突然爆红又饱受争议的女孩究竟有何底气;而林晚晚那批刚刚凝聚起来的“晚风”粉丝们,则既期待又忐忑地为她捏着一把汗。
录制地的小院里,工作人员迅速架设好了直播设备。相比之前综艺里随性的厨房镜头,这次的直播显然规格更高,灯光、机位都经过了精心调试。林晚晚换上了一身素雅的棉麻衣裙,未施粉黛,头发松松挽起,整个人透着一股洗净铅华的沉静气质。
下午三点,直播准时开始。
镜头打开的瞬间,汹涌的弹幕几乎将屏幕淹没。质疑的、嘲讽的、鼓励的、看热闹的,密密麻麻,滚动飞快。
林晚晚没有看弹幕,她先是对着镜头微微鞠了一躬,语气平和地开口:“大家好,我是林晚晚。感谢各位今天来到我的直播间。最近关于我烹饪理念的一些讨论,我都看到了。今天开这个直播,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借厨房一方天地,与大家分享我对于‘美食’的一点理解。言语或许苍白,所以我们直接用菜品说话。”
她没有急于反驳,也没有煽情,开场白冷静得不像一个正身处风暴中心的年轻人。这份反常的镇定,反而让一部分叫嚣的弹幕稍稍平息了些。
“今天,我想做一道菜。这道菜没有名字,也没有固定的菜谱。它的灵感,来源于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这个季节的风物,还有……”她顿了顿,目光似乎透过镜头,望向了某个虚无的远方,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缥缈,“还有心中一时所感的‘意境’。”
她开始动手。食材是再普通不过的本地时蔬:清晨刚从地里摘下的嫩豆苗,带着露水的气息;山涧里捞起的野生白鱼,肉质紧实晶莹;几朵新鲜的菌子,一把脆嫩的芦笋。没有珍稀食材,没有复杂炫技的刀工,她处理食材的动作流畅自然,宛如行云流水,带着一种独特的美感。
但真正让观众们渐渐安静下来的,是她一边操作,一边娓娓道来的解说。她讲述每种食材在这个时节点最美好的状态,讲述如何通过火候的控制激发出它们本真的味道,讲述味道的层次如何像音乐一样起伏跌宕。
“……美食的魂,不在于模仿谁,也不在于用了多么名贵的材料。在于你是否用心去感受食材的生命,是否能用你的手,将天地四时、心中所思,融汇于一鼎一镬之中。”她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听众的耳中,“有人说我的菜有‘仙气’,我想,如果非要说有,那这‘仙气’大概就是这份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以及追求极致和谐的心意吧。”
这番话,与其说是烹饪讲解,不如说是一次关于美食美学的阐述。没有直接回应抄袭,却从根本上阐释了她的烹饪哲学,无形中将那些指责“模仿形而无其神”的论调化解于无形。
而此刻,在凡人看不见的仙界直播间里,弹幕却是另一番光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