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暖阳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将陆香居的招牌映照得愈发醒目。
集市里,一群小孩子像欢快的小鹿般你追我赶、蹦蹦跳跳。为首的是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只见他高高扬起下巴,脆生生地起了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声音清脆得如同清晨山林里鸟儿的啼鸣,瞬间吸引了周围小伙伴们的注意。
“我会我会!”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眼睛亮晶晶的,迫不及待地接上,奶声奶气却又字正腔圆:“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她一边念,一边还煞有介事地摇头晃脑,模样可爱极了。
“我也来!”一个瘦瘦小小的男孩不甘示弱,扯着嗓子喊道:“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他喊得太用力,小脸都憋得通红,惹得旁边的小伙伴们咯咯直笑。
孩子们嬉闹着、背诵着,清脆的童声交织在一起,在热闹的集市上空回荡。他们或许并不完全懂得诗词里那些深沉的情感与哲思,可那抑扬顿挫的韵律却让他们兴致盎然。路过的行人纷纷被这一幕吸引,有的停下匆忙的脚步,面带微笑静静地聆听;有的则忍不住夸赞几句,“这些孩子可真聪明,这诗念得真好听!”
自从陆飞在怡春楼酒后赋诗,那首佳作便如长了翅膀一般,借助孩子们的口口相传,迅速在大街小巷蔓延开来。一时间,陆香居名声大噪,生意愈发红火,每日顾客盈门,订单像雪花般纷纷扬扬飘来。
随着生意蒸蒸日上,陆飞察觉到原材料供应有些吃紧,便找到原先的供应商,希望他们加大供货量。可那些老板个个面露难色,连连摆手。“陆老板呐,不是我们不想帮您,这货源实在紧张,我们也拿不出更多货了。”一家蔗糖供应商苦着脸说道。其他几家供应商也随声附和着。
陆飞心里明白,再这么等下去,陆香居怕是要断了原料供应,无奈之下,他决定和阿福出去寻找新的供应商。
“阿福!”陆飞提高声音喊道。
“来啦,陆大哥!”阿福一边应着,一边从热气腾腾的厨房跑出来,手上还沾着白白的面粉,脸上挂着憨厚质朴的笑容,只是额头上冒出的细密汗珠,透露出他这段时间的忙碌与疲惫。
“最近的订单暴增,原材料马上就不够了,咱们得去找新的供应商。今天先去市区里看看。”陆飞神色凝重而认真,看着阿福说道。
阿福重重地点点头,脸上的笑容瞬间收起,取而代之的是一脸郑重:“行嘞,陆大哥!我这就回去把身上收拾收拾,咱们早点出发!”说完,便转身快步跑回厨房收拾。
这时,阿柔从里屋走出,手里还拿着一块抹布,看到陆飞一脸严肃,关切地问道:“陆大哥,出什么事了?看你脸色不太好。”
陆飞把原材料短缺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
阿柔听后,微微皱眉,担忧地说:“这可真是个大问题,不过你们放心去,店里我和阿珍、灵儿会照顾好的。你们在外面也要注意安全,早点找到合适的供应商。”
阿珍也在一旁附和:“是啊,陆大哥,我会把订单和账目都整理好,等你们回来。希望这次能顺顺利利的。”
灵儿蹦蹦跳跳地凑过来,大眼睛忽闪忽闪的:“陆大哥,阿福哥,你们一定要快点找到哦,不然我都怕做不出客人要的糕点啦!”
陆飞看着她们,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点了点头说:“有你们在店里,我和阿福就放心了。我们一定尽快解决原材料的问题。”
一个时辰后,陆飞和阿福来到了市区,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他们走进一家糖店,店内弥漫着香甜的气息,一罐罐麦芽糖、蔗糖和一瓶瓶蜂蜜摆放得整整齐齐。
老板是个微胖的中年人,正坐在柜台后悠闲地喝茶,见有客人进来,立刻放下茶杯,满脸堆笑地迎上来:“两位客官,要点什么糖?我这儿的糖可都是上等的好货,甜得纯正。”
陆飞不动声色地说:“我们是做糕点生意的,最近订单多,需要大量的麦芽糖、蔗糖和蜂蜜,你这儿的货可得品质过硬。”说着,他拿起一旁的蔗糖罐子,倒出一小撮放在舌尖品尝,甜度适中,没有杂味;又打开一瓶蜂蜜闻了闻,香气纯正,尝起来也很醇厚;随后再掰下一小块麦芽糖,口感软糯,甜而不腻。
阿福也跟着检查起来,一边看一边问:“老板,这三种糖怎么卖啊?我们要的量大,以后说不定还长期合作呢。”
老板眼珠子一转,脸上依旧堆满笑容:“我这蔗糖,精制的每斤一百五十文,普通的每斤八十文;麦芽糖每斤一百二十文;蜂蜜嘛,上等的每斗四百文,普通的每斗二百文。这价格在市面上可绝对实惠。”
陆飞心中暗自衡量,这些价格在预期范围内,但还有议价空间。他笑着说道:“老板,我们真心想长期合作,采购量也大。您看能不能再优惠些?蔗糖精制的每斤一百三十文,普通的七十文;麦芽糖一百文一斤;上等蜂蜜每斗三百五十文,普通的一百八十文。您也知道,量大从优,以后我们肯定常来照顾您生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