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崔烈将崔钧、崔娜、崔莎以及崔娜的母亲一同召集到张羽特意安排的住处。这所谓的住处,实际上不过是侯府内临时搭建的帐篷而已。
众人围坐在一起,气氛有些凝重。崔烈环视一圈,然后缓缓开口说道:“你们都看到了吧,我想你们应该能理解和明白。”
崔娜的眼眶红红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哽咽着说道:“爷爷,我不明白,也不理解,为什么啊?父亲说我和姑姑要留在这里。”
崔烈看着孙女,心中一阵无奈,他叹了口气,解释道:“这一切都是为了整个博陵崔氏啊,孩子。如果你们不留在这里,那么我们几个就都得留在这里了,包括那些在军营里被羁押的崔氏族人。而且,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当时我们要是不答应,恐怕就不是留在这里这么简单了,说不定直接就会被杀掉。到时候,博陵崔氏里,张羽他肯定会扶持自己的人上位,毕竟崔氏里面已经有人投靠他了。”
崔莎在一旁听着,她的脸色也有些苍白,但还是强作镇定地说:“父亲,我明白,我理解您的决定。我会听从您的话,好好地留在这里的。”崔烈说“你不要想着给你夫君报仇,巨鹿侯可不是吃素的,到时候不要偷鸡不成蚀把米”。
崔莎回“不会的,他对我也就一般,我对他的感情也一般,不然也不会至今没有小孩,父亲放心吧”。
崔烈点点头说“那就好”,然后又转头对着哭红眼睛的小孙女说“爷爷把你留在这里,千万不要怪爷爷和爸爸,我们实属无奈,你现在还小,还不理解,等你长大了就懂了,还好你姑姑也留在这里,起码对你有一个照顾”。
崔娜的母亲突然说“家主、夫君我想留下来陪娜儿一段时间,可否?”
崔烈没回答而是看向崔钧,崔钧点点头说“自己注意安全,想回来了,说一声我们这边派人来接”。
崔娜听着母亲能留下来陪她,心里顿时安慰不少。
次日张羽便让崔烈和崔钧带着除崔莎、崔娜、崔钧夫人以外的女眷回博陵,还是有来的那六百骑兵护送,全部都是骑马和马车,没有步行的。
留下来的崔莎、崔娜、崔娜母亲,张羽给她们安排了房间,崔莎一人一间,崔娜和崔娜母亲一间,待遇和其他夫人一样,唯一的区别在于崔莎到哪都有亲卫跟着。
另一边博陵县各豪强和家族收到庞德的信件后,反应不一,有的主动驱赶自己坞堡内的黄巾,有的则是暗自联络庞德,帮其清除黄巾,但还是有一些冥顽不灵地不愿意配合,针对这些豪强,庞德采取地措施是先清除其余黄巾,等最后再来清除这些不配合的。
十日后崔烈和崔钧带着大批女眷终于回到了博陵县,崔烈和崔钧望着自己这县城,再回想起元氏县城,心中是五味杂陈,他们穿过城门后往自家坞堡而去。
在他们还在路途中时,庞德就收到了信件,及时地放了崔氏族人和家奴,然后对外释放的信号就是:崔烈被家奴蒙蔽才收留了黄巾,多谢巨鹿侯帮其清除,崔氏为了感谢巨鹿侯,特意将崔氏女子嫁于巨鹿侯。
此信号在博陵郡乃至整个冀州和周边几个州的反应都是很强烈的,毕竟这是博陵崔氏啊,世家大族。
时任济南相的曹操听闻后感慨:巨鹿侯真乃吾辈楷模也,做了很多人都不敢做的事情。
张让听到消息后跟几个常侍笑道“我的这把刀是越来越有能耐了”,心中甚是满意。
清河崔氏听到后族里反应不一,大部分认为博陵崔氏丢尽了脸面,但也有不同看法的,比如崔琰,他觉得崔烈的做法实属无奈之举,这巨鹿侯完全是无章法地乱打,真的跟他死拼,最后还真的会被灭族。
崔琰本来想启程去劝说巨鹿侯的,谁知道事情如此之快的出现了转机,他也就没出发,其实张羽之前几次征辟崔琰,但崔琰都是婉拒,因崔琰实在看不上张羽这个从买官起步的人,还有他的行事作风。
袁绍得知这个消息后,心情异常沉重。他深知张羽的能力和影响力,如果不能将其拉拢到自己的阵营,后果恐怕不堪设想。于是,他立刻与袁槐进行了长时间的密谈。
在这场漫长的对话中,袁绍和袁槐详细分析了张羽的背景、性格以及他可能采取的行动。经过深思熟虑,他们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能够成功拉拢张羽,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但若是拉拢无望,就必须趁早将其铲除,以免后患无穷。
与此同时,其他世家对于这个消息的反应各不相同。其中,陇西李氏的态度显得颇为冷淡,他们似乎对张羽的崛起并没有太多的关注。这是因为在东汉末年,陇西李氏主要以地方豪强的身份活跃于陇西地区(今甘肃一带),其势力范围相对较小,影响力也有限。
与其他世家相比,陇西李氏在当时还只是一个地方上的豪强,远未达到顶级门阀的地位。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陇西李氏才逐渐崛起,成为北方的顶级门阀之一。而在这个时候,陇西李氏与赵郡李氏相比,无论是在家族实力还是社会地位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