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仪接到命令后就从常山关出发前往太行山与赵云他们汇合,这边从元氏县出发的辎重车队由李通率领也一步步朝太行山前进,吕旷则是带两千人去守常山关。
赵云得到消息后非常开心,一是因为君侯派了援军来,二是因为君侯的计策,三是因为君侯把何仪派来,间接说明对他的信任,毕竟何仪是赵云招降的,算是何仪的老上司。
侯府这几天出现了一个新鲜事情,那就是郭瑶对刘柔的百般讨好,这让刘柔都很不自在。
刘柔是个武将一直是直来直去,不喜欢这类弯弯绕绕,一日她终于受不了郭瑶的各种送礼和讨好,问“郭瑶妹妹到底有啥事你就说吧,你再这样下去,我可不理你了”。
郭瑶难为情的说“我想为夫君生孩子,但夫君自从那次事情后就再也不和我单独相处过,所以我担心是因为夫君怕我伤害他,不敢和我独处,想请姐姐帮忙一起,凭姐姐的武艺,夫君肯定是万分安心的。”
刘柔笑道“原来是这个事情啊,简单,不过我也要和夫君去通个气,看他的意思”。
郭瑶说“那就谢谢姐姐了”。
刘柔回礼说“不用跟我那么客气”。
刘柔找到张羽后就说“夫君,郭瑶想给你生孩子,怕你不肯跟她单独相处,所以叫我一起,这样你安心点”。
张羽听了以后整个人都愣住了,这逻辑思维真够奇葩的。
“你跟郭瑶说,最近本侯没有兴致,这种事,又不是完成任务,要找她时,终会找”张羽说。
刘柔回“诺”,当郭瑶听到刘柔和她说张羽的回复后,透露出满脸的失望之色。
另一边经过几日的急行军后何仪终于到了赵云所在地,赵云看到何仪也甚是开心。
何仪率先躬身一拜开口说“赵将军好”。
赵云赶忙上前双手扶起何仪说“何将军何须这番礼节,我们都是老熟人了”。
赵云副将张着也说“何将军我们又见面了,我可听说你在河间和渤海都立功了”。
何仪笑着说“哪有,运气好,还不是当初受赵将军点拨才有今日”。
太史慈由于跟何仪并不是很熟,只是上前说了一句“何将军好”。
赵云对何仪做了一番介绍后,命张着先带何仪三千部下去休息和吃食,自己则带着何仪和太史慈进了大帐开始边吃饭边商讨如何进太行山招降黄巾事宜。
大帐内,三人围坐,饭菜飘香。赵云率先开口:“何将军,此番来太行山,准备如何招降太行山黄巾?”
何仪思索片刻道:“太行山黄巾虽为贼寇,但多是穷苦百姓,若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许以好处,或许能让他们归降。
我自己也是黄巾出身,太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了,我带来的三千兵马之前也是黄巾,让他们去游说招降会更有说服力,所以我准备把这三千人分成一百组,相当于每组三十人,进入到太行山各个地方去招降”。
赵云点头称是:“此计可行,只是那首领若不肯归降,又当如何?”
太史慈一拍桌子道:“若他们不识好歹,咱们便强攻,杀他个片甲不留,看他们还敢不从!”
何仪笑了笑:“强攻可行的话,我们早就打下来了,太行山太大,折损的兄弟应该都不少了,也会让百姓受苦。若谈判不成,只要他们肯出了冀州界,君侯说也随他们去了。”
赵云抚须笑道:“若能如此甚好,刚柔并济,必能成功。”三人商定好后,便各自去安排,一场招降太行山黄巾的行动即将展开。
何仪回到营帐,立刻着手将三千兵马分组。他亲自挑选了几位能言善辩的头领,仔细叮嘱一番后,便让他们带着各自的小组出发。与此同时,赵云也安排太史慈和张着带领部分精锐,在太行山周边巡逻,以防有意外发生。
何仪的招降小组分散进入太行山后,开始四处寻找黄巾的营地。起初,不少黄巾对他们充满警惕,甚至有拔刀相向的。但何仪的手下们耐心地讲述着巨鹿侯的仁义,以及归降后的好处。渐渐地,一些小股的黄巾开始动摇。
就在招降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时,突然传来消息,有一股黄巾大部队似乎在集结,他们对招降之事十分抵触,大有与赵云等人一战的架势。
赵云得知后,眉头紧锁,他知道,这场硬仗或许在所难免,一场激烈的冲突即将在太行山爆发。
赵云命人立即通知何仪,让他赶紧收拢出去招降的士兵。
何仪在接到消息后立即分头派人,能叫多少回来就回来多少,一百组分的太散了,短时间肯定叫不回来,何仪带着自己的这一组先行和赵云汇合。
赵云这边已经集结八千多人,准备应战,见到何仪后,赵云说“何将军,斥候营侦查部传来消息,张牛角和褚燕各集结了一万人,在太行山内屠杀我们去招降的士兵,他们俩把去招降的人视作叛徒,估计你派出的一百组人,能回来的,估计甚少”。
何仪也怒了“他们真的越来越过分了,本是一起的还搞这样的屠杀,我们现在杀进去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