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线索让专案组眼前一亮。
女人的尖叫,三个大汉,这很可能就是案发的关键。专案组立即成立,首要任务就是找到那个尖叫的女人,以及那三个大汉。
民警们开始走访王岱桥的老乡、客户、朋友,很快就了解到:王岱桥平时喜欢去歌舞厅,跟两名陪舞小姐来往密切,关系不正当。“会不会是陪舞小姐见财起意,跟同伙一起杀了王岱桥?”董培路推测。
侦查员们调取了滨河一带所有娱乐场所的监控录像,王岱桥经常去那里的歌舞厅。民警小冯负责看监控,他坐在电脑前,一帧一帧地看,看了整整一天一夜,眼睛都熬红了,但始终没在监控里看到王岱桥的身影。
随后,民警找到了那两名陪舞小姐。她们都说,最近没跟王岱桥联系,圣诞前夜,她们在市里的一家卡拉OK坐台,老板和同事都能作证。“我们早就不跟他来往了,他这个人太小气。”其中一个小姐说。
线索又断了。那个尖叫的女人到底是谁?如果不是陪舞小姐,还会是谁?
2010年元旦,一场大雪降临阳泉,整个城市都被白雪覆盖。专案组的民警们没有休息,冒着大雪再次来到王岱桥的租住处勘查。
“现场被破坏得太严重了,老乡们进来找王岱桥的时候,留下了很多脚印和指纹。”胡润平皱着眉说,“唯一没被破坏的,就是洗手间。”
洗手间很小,只有几平米。第一次勘查的时候,民警在洗手间的地上发现了一枚模糊的赤脚血脚印,但因为太残缺,无法鉴定。“我们再试试,也许能显现出更清晰的痕迹。”胡润平说。
他和痕迹专家赵文军蹲在洗手间里,反复测试不同的显现剂。直到下午,他们终于在坐便器的底座旁边,显现出了一枚完整的血脚印,右前掌,掌纹很特殊,边缘有一个明显的缺口。
“这枚脚印很关键。”胡润平说,“如果是王岱桥留下的,他受伤后走路,旁边应该有滴落的血迹,但这里没有,所以这枚脚印很可能是凶手的。而且凶手是赤脚,说明他跟王岱桥的关系很亲密,才会在他家里赤脚。”
与此同时,张亚杰在厨房发现了两把菜刀。一把放在灶台上,刀刃上满是干了的菜屑,刀背生锈;另一把直立在墙边,锃光瓦亮,刀面上有一条笔直的水痕,刀口还有点卷刃。“这把干净的菜刀,很可能是凶器。”张亚杰说。
就在这时,张亚杰的手机响了,是王岱桥的老乡史弘毅打来的。“张大队,我们还有个老乡不见了,叫邵愿生,跟王岱桥关系很好,会不会也出事了?”
邵愿生?张亚杰心里一动。他立刻问清了邵愿生的住址,就在王岱桥住的小区,对面的三楼。
民警们很快赶到邵愿生的住处,找了个开锁师傅准备开门。就在锁匠找工具的时候,一个高大的男人走了过来,脸上没什么表情,看着民警问:“你们为什么要开我的门?”
他就是邵愿生。
张亚杰赶紧解释:“你老乡说你几天没露面,担心你出事,我们过来看看。”他故意没提王岱桥。
邵愿生木讷地打开门,低声说:“我出门忘了带手机,让你们担心了。”
民警们走进屋,屋里很整洁,家具不多。邵愿生没给民警让座,而是从包里掏出一包烟,抽出一根点燃,大口大口地抽着,手有点抖。
“你这几天去哪了?”张亚杰问。
“去外地做生意了,太累了。”邵愿生笑了笑,笑容很勉强。
“你做什么生意?”
“礼品生意。”
“圣诞和元旦期间,礼品生意不是挺好做的吗?你怎么反而出去了?”张亚杰盯着他的眼睛。
邵愿生愣了一下,又说:“碰巧有人要货,没办法。”
张亚杰打量着邵愿生,他穿着一件淡灰色的中长款棉衣,蓝色牛仔裤,白色匡威鞋,看起来像个大学生,英俊潇洒。“你平时都穿休闲服?有多少件啊?能不能看看你的衣柜?”
邵愿生犹豫了一下,还是带着民警走进里屋,打开了衣柜。“有一套蓝色运动衣,三四条牛仔裤,两套西装,还有几件毛衣。”他一边说,一边指着衣柜里的衣服。
张亚杰看了一眼身边的民警,使了个眼色,衣柜里没有红色的衣服。他突然问:“你认识王岱桥吗?”
邵愿生的身体僵了一下,抬起头问:“王岱桥怎么了?”
“他失踪了。”张亚杰盯着他。
“失踪了?他不是去石家庄进货了吗?”邵愿生的表情很惊讶,像是刚知道一样。
“你跟他关系很好,知道他的男女关系吗?”
邵愿生笑了笑,掐灭了烟:“他一个人在外,难免孤单,跟两个小姐有来往,还跟一个开货车的女人好过,不过后来因为性病,闹掰了。”
这个开货车的女人,会不会就是那个尖叫的女人?张亚杰心里想。
民警们很快找到了那个开货车的女人韩志清。韩志清三十多岁,离婚后带着儿子过,开一辆小货车给商店拉货,皮肤因为风吹日晒显得有些粗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