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自习上课铃准时响起。
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高三(6)班教室后门。
“老韩!”
不知道谁低喊了一句,原本嗡嗡作响的教室瞬间安静了八成。
韩肃,高三(6)班的数学老师,一个刚过三十,戴着黑框眼镜的男人。他没有像往常一样抱着教案或者卷子,而是两手空空,就这么站在后门口,目光平静地扫过整个教室。
学生们心里都咯噔一下。
完蛋,老韩来抓人了。
看这架势,今晚肯定要血流成河。
然而,韩肃只是推了推眼镜,走进教室,顺手把后门关上。他没有走向讲台,反而径直走到了教室最后排的空位上,拉开椅子,坐了下来。
整个班级,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懵了。
这……这是什么操作?
老韩不讲课,不查纪律,跑来跟他们一起上自习?
还是说,他也是来看直播的?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所有人都觉得离谱,但又觉得……好像只有这个解释才合理。
韩肃对学生们投来的探究目光视若无睹。他靠在椅背上,双手环抱在胸前,姿态闲适,但眼神却很专注,落在教室前方那块被当做临时幕布的投影帷幕上。
作为潘锦的数学老师,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个女生之前的水平。
一个稳定在110分左右的学生,突然飙到146分。
这不是进步,这是飞升。
他研究过那张B卷,难度极高,最后那道解析几何的大题,连他自己都要演算许久才能得出最优解。而潘锦的解法,思路清晰,过程简洁,堪称完美。
他不相信这是运气。
所以,他来了。
他倒要看看,那个叫周远的主播,究竟是何方神圣。一个百川大学的在校生,凭什么能点石成金?他一个南开数学系的研究生,教了这么多年书,难道还不如一个毛头小子?
他不服,但他也好奇。
“七点了!开始了开始了!”
前排一个负责操作设备的学生喊道。
潘锦熟练地点开直播间,将手机画面投屏到帷幕上。
唰。
一张年轻、干净的脸出现在所有人面前。
周远没有坐在什么豪华的电竞椅上,背景也不是精心布置的书墙,就是一张简单的书桌,背后是白墙。他穿着一件普通的白色T恤,头发清爽,眼神明亮。
“晚上好,同学们。我是周远。”
他的声音通过蓝牙音箱传遍教室,清晰而沉稳。
“废话不多说,我们直接上干货。”
没有多余的寒暄,没有花哨的开场白,周远直接切入了正题。
第一道题,集合。
【已知集合A = {x | x2 - 3x + 2 < 0},集合B = {x | log?(x-a) < 1},若A是B的真子集,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看到这道题,班里几个数学尖子生撇了撇嘴。
就这?
常规题型,甚至有点简单。
他们看向坐在后排的韩肃,发现韩老师也是这么讲的,甚至会拓展得更深。
周远开始讲解:“解这种题,第一步,永远是化简集合。先把A和B到底是什么,弄得明明白白。”
“A集合,x2 - 3x + 2 < 0,因式分解,(x-1)(x-2) < 0。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小于0,取中间。所以A = (1, 2)。”
他的语速不快,逻辑链条却异常清晰。
“再看B集合,log?(x-a) < 1。首先,真数大于0,x-a > 0,也就是x > a。其次,log?(x-a) < log?2,底数大于1,函数单调递增,所以x-a < 2,也就是x < a+2。所以B = (a, a+2)。”
教室后排,唐牧和他那几个平时数学考三四十分的难兄难弟,眼睛都瞪直了。
唐牧捅了捅旁边的哥们儿,压低声音,语气里满是震惊:“卧槽……我……我好像听懂了?”
“我也是!他讲的每一步我都跟上了!原来这个log是这么回事!”
“妈的,以前老韩讲这个,我听得跟天书一样,怎么他一讲我就明白了?”
这种“我竟然听懂了”的窃喜感,在后排学渣群体中迅速蔓延。
然而,前排的学霸们却不以为然。
坐在方蓉前面的学习委员李维,忍不住对同桌吐槽:“没意思,我还以为有什么独门秘籍呢。这讲的,跟老韩讲的有什么区别?甚至还没老韩讲得细。”
“就是,浪费时间。”同桌附和道。
他们的声音不大,但在安静的教室里,却足够让周围的人听见。
尤其是刚刚建立起一点信心的唐牧。
“噌”的一下,唐牧猛地站了起来,椅子腿和地面摩擦,发出一声刺耳的噪音。
全班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你说什么呢!”唐牧梗着脖子,瞪着李维的后脑勺,脸涨得通红,“周老师讲得多好啊!我们都听懂了!你们学霸听不懂,就别在这儿哔哔赖赖的,影响别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