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点开私信,准备迎接一场腥风血雨的洗礼。
然而,映入眼帘的,却不是他想象中的谩骂和诅咒。
【周老师,你别听那个傻逼博主胡说!我们都支持你!】
【老师你什么时候复播啊?我等着你讲数列求和的放缩法呢!我们老师都说你讲得好!】
【周老师加油!我们相信你!那个叫李仓的我已经举报了!】
【周老师,我是安城一中的学生,看了你的录播课,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你讲得比我们学校最好的数学老师还清楚!千万不要因为那些喷子就放弃啊!】
【安城三中高三(7)班全体同学请求周老师复播!】
一条条,一排排。
私信列表被拉得长长的,几乎全是来自安城各个高中的学生。
他们用最朴素,最真诚的话语,表达着对他的支持和肯定。
昨天那个拽拽的小学生“依”也发来了好几条消息。
“周老师你人呢?你不会被那个叫李仓的喷子说自闭了吧?”
“我告诉你,你要是敢不播了,我就去百川大学堵你!”
“快出来!我数学竞赛拿了冠军奖杯,还等着跟你炫耀呢!”
看着这些消息,周远感觉心里某个地方,被轻轻触动了一下。
原来,不是所有人都被蒙蔽了双眼。
原来,真的有人在认真听他讲课,并且从中受益。
原来,他的努力,并不是白费的。
一股暖流从心底涌起,瞬间冲散了之前所有的烦躁和郁闷。
他攥紧了手机。
为了这些可爱的学生,他也不能认输。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周远抬起头,眼神里再无半点迷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明亮。
他合上笔记本,对着杜梁和方承说道:“建模比赛的资料你们先看着,我出去一趟。”
“你去哪?”杜梁问。
“图书馆。”
周远丢下两个字,抓起背包,转身走出了教室。
他没有回宿舍,而是径直走向了学校的图书馆。
他熟门熟路地来到三楼阅览区,找到了自己常坐的那个靠窗的位置。
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来,在桌面上投下一片温暖的斑驳。
周远放下背包,没有去书架上找任何参考书,而是从包里拿出了一沓干净的稿纸和一支笔。
他坐下,深呼吸。
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李仓的叫嚣,网上的谩骂,队友的担忧,学生的支持……所有的一切,都在此刻离他远去。
他的脑海里,只剩下一个纯粹而庞大的数学世界。
他铺开稿纸,拧开笔帽。
笔尖悬在纸张上方,没有立刻落下。
他在思考。
用SCI论文反击?
可以,但不够。
那只能证明他是个学习不错的大学生,堵不住所有人的嘴。
他要的,不是解释,不是辩白。
他要的,是一记足以让所有人闭嘴的,无可辩驳的,绝对实力的展示。
一个念头,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清晰,并且变得无比疯狂。
周远的眼神变得锐利。
笔尖终于落下,在洁白的稿纸上,写下了一行字。
论文标题:《反向数学归纳法的提出与周氏猜想的证明》
紧接着,是摘要和关键词。
周氏猜想。
一个在大夏数学界如雷贯耳的名字。
由大夏着名数学家周海中于1992年提出,与哥德巴赫猜想、孪生素数猜想等并列为近代素数领域的五大猜想之一。
其公式表述极为简单,任何一个中学生都能看懂。
但就是这个看似简单的猜想,近三十年来,耗尽了无数顶尖数学家的心血,却始终无人能够将其攻克。
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世纪难题。
而现在,周远要做的,就是把它,变成周氏定理。
用一个世界级的数学难题,来回应一个网络喷子的污蔑。
这很疯狂。
但这很周远。
笔尖落下。
一个个精妙的数学符号和拉丁字母,从周远的笔下流淌而出,在稿纸上迅速排列组合,构建出一个严谨而庞大的逻辑世界。
【假设存在一个与素数相关的命题P(n),当n为某个足够大的整数N时,P(N)成立……】
【现在,我们需要证明,若P(n+1)成立,则P(n)也必然成立。】
这便是反向数学归纳法。
与传统归纳法“从n到n+1”的递进逻辑恰恰相反,它采用的是一种“从n+1到n”的回溯式证明。
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甚至可以说有些诡异的证明思路。
在整个数学史上,用它来解决的难题都屈指可数。
但周远知道,这正是攻克周氏猜想的唯一钥匙。
他的大脑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速运转状态。
外界的一切都被屏蔽了。
阳光的角度在变化,窗外的树影在拉长,阅览室里的人来了又走。
他浑然不觉。
他的世界里,只剩下那些跳动的字符,燃烧的公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