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浓得像化不开的墨,泼洒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将喧嚣与浮躁轻轻覆盖。唯有国安部临时征用的这栋办公楼,此刻依旧灯火通明,如一座孤岛,在沉沉夜色中固执地亮着,与窗外的静谧形成鲜明而略带紧张的对比。
刘晓璐揉了揉早已酸涩不堪的眼睛,指尖在微凉的键盘上敲下最后一个字符,屏幕上适时弹出文件保存成功的提示框,那绿色的对勾像是一种无声的慰藉。她长长地舒了口气,仿佛要将胸腔中积压了一整天的沉闷尽数吐出,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极尽舒展的懒腰,骨骼在久坐后发出一连串轻微却清脆的声,像是在抗议,又像是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解脱。
作为一名怀揣着新闻理想、浑身洋溢着热血的实习记者,刘晓璐从未想过,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桶金竟会以这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降临——深度参与到一桩如此重大、如此机密的国家安全事件中。几天前,她还是那个在报社格子间里,为了一个豆腐块大小的民生版面,能与经验老道的编辑争得面红耳赤、寸土不让的小刺头,眼里闪烁着不服输的光芒。而如今,她却正襟危坐于国安部的临时办公室内,面对着眼前堆积如山、标注着各种密级的审讯资料和涉密文件。这种身份的巨大转变,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龙卷风,将她卷入了一个全新的、充满未知与危险的旋涡。她的心脏,时而因这种前所未有的参与感而剧烈跳动,充满了隐秘的兴奋;时而又因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和对未知前路的迷茫而感到一阵莫名的忐忑,仿佛真的置身于一部情节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间谍电影之中,而她,就是那个初出茅庐、前途未卜的女主角。
还有最后一份孙天煜的日程表,看完就可以下班了。刘晓璐对着空无一人的办公室喃喃自语,试图用这句话给自己打气。她伸手拿起桌角那份牛皮纸封面、右上角用醒目的红色印章标注着字样的文件夹。指尖触及那两个字,一股无形的压力便悄然袭来。孙天煜——这个名字在她脑海中勾勒出的形象,如同一条潜伏在深海中的巨鲨。他是那个在公众视野里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慈善企业家,动辄捐出巨款,笑容和煦得能融化冰雪;可背地里,却是双手沾满鲜血、干着走私军火、杀人越货勾当的跨国犯罪集团头目。一想到他在镜头前那副悲天悯人的虚伪笑容,刘晓璐就觉得一阵生理性的恶心,胃里像是堵了块石头。她暗暗握紧了拳头,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意念:一定要从这些蛛丝马迹中,找到将这个伪君子绳之以法的证据!
她深吸一口气,将个人情绪暂时压下,打开扫描仪,将孙天煜密密麻麻的私人日程表逐页扫描进电脑,然后开始对着屏幕上的电子文档进行逐页、逐行、甚至逐字的比对分析。大部分内容都是些无关痛痒的商业会议、高端应酬和慈善活动,精致得如同精心编排的剧本。偶尔夹杂着一些用字母和数字组成的加密代号和时间,这些都已经被情报部门经验丰富的同事用红笔圈出,并做了初步的解读。而刘晓璐的任务,则是凭借她作为记者的敏锐直觉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在这些看似正常、甚至有些枯燥的日程缝隙中,寻找任何可能被专业情报人员忽略的、不寻常的蛛丝马迹。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墙上的石英钟滴答作响,像是在为这场无声的战斗伴奏。窗外的夜色愈发浓重,城市的轮廓在灯光下显得模糊而遥远。刘晓璐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感到一阵疲惫感如潮水般涌来。她端起桌上早已凉透的咖啡,抿了一口,苦涩的液体滑过喉咙,却未能驱散丝毫倦意,反而让她的精神更加萎靡。就在她几乎要放弃,认为这份被反复筛查过的日程表中再也找不到任何有价值信息的时候,一行不起眼的备注,像一颗遗落在沙滩上的细小珍珠,突然跃入了她的眼帘。
7月15日,下午3点,与老熟人在城南茶馆会面。
老熟人刘晓璐的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疙瘩,原本有些涣散的眼神骤然聚焦,像鹰隼发现了猎物。她的职业本能告诉她,这里有问题!孙天煜的日程表,她已经翻阅了大半,其精确程度简直可以用苛刻来形容,每一个会议、每一次会面,无不精确到分钟,出席的场合也都是些冠盖云集的高端商务活动或慈善晚宴,嘉宾名单往往也清晰列出。怎么会突然冒出这么一个语焉不详、甚至带着几分随意的老熟人会面?而且,地点竟然不是什么五星级酒店的私密包厢,也不是他那安保严密的私人会所,而是一个听起来就名不见经传的城南茶馆?这太不符合他一贯的行事风格了!
她的心脏猛地一跳,倦意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与紧张。她立刻手指翻飞,在电脑上调出孙天煜7月15日当天的其他行程记录进行交叉比对。上午,是在市会展中心举行的一个公开的慈善捐赠仪式,届时各大媒体都会到场,镁光灯将聚焦于他;下午,则在日程表上被简单地标注为处理私人事务,这个模糊的说法本身就值得玩味;而晚上,他将出席一个由跨国企业举办的重要商业晚宴,与各界名流觥筹交错。这个与老熟人的会面,恰好被巧妙地安排在上午公开的慈善活动和晚上重要的晚宴之间,像一个精心镶嵌的楔子,时间点掐得极为微妙,既避开了公众视线的高峰,又不会影响他在核心圈子的曝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