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抢占北邙山,先毁其水坝?!
他忽然望向北方山岭,眼中闪过一丝希冀。
李儒颓然摇头:
以曹营谋士之周密,
必在北邙要道设伏。
敌据险以守,以逸待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帐内陷入死寂。
董卓想起当年征战羌族时,即便装备简陋的羌人据守高地,也能让西凉精兵付出五倍伤亡。
大势......
已去矣,主公。
跪坐在地的李儒喉头滚动,萎靡如败羽之禽,
首次尝到智计被全面碾压的苦涩。
胡说八道!
本相尚有四万雄师!
坐拥金山银海!
曹操不过万余新卒!
我西凉铁骑足以以一敌五!
瀍河之水难道真能翻天?!
况且这些都只是你的臆测——
说不定曹操根本没在瀍河筑坝?!
若是确有其事呢?李儒猛然抬头,
当主公追过瀍河,曹军决堤截断我军,
士气崩溃之际,
您率着残部——可能是三千,或是五千,乃至万人,
真有把握歼灭曹操吗?
别忘了,瀍河西岸还矗立着函谷关!
曹军只需结阵且战且退,
凭险据守......
你率领的兵马或许三千,或许五千,或许上万。
当真能从曹操手里夺下函谷关吗?!
李儒低垂着头盯着地图,继续道:
况且,主公可曾记得。
我们后方还有关东联军,一直尾随在后?
他们虽遭重创不敢冒进,但沿途摸清情况后,稳步推进还是敢的。
曹操既敢在此设伏,难道不会通知袁绍等人前后夹击?
届时曹操据守函谷,关东联军从后包抄。
我们......
李儒突然收声,长长叹息。
董卓闻言再度惊惧,沉默不语。
确实,过了瀍河再行三十里,便是函谷关。
若曹操那一万人占据函谷,当真固若金汤!
西凉军此番未带任何攻城器具。
而后方的关东联军,少说也有十万之众。
若曹操且战且退,固守函谷。
关东联军再与曹操形成合围之势。
那他董卓,插翅难逃!
可恨!
可恨!!!
此刻董卓终于想通其中关窍。
失败的恐惧如潮水般涌来,将他彻底吞噬。
一时间竟手足无措,最终颓然跌坐于地。
想我董仲颍一世英明。
到头来。
竟要。
竟要丧命于曹操这等鼠辈之手。
董卓茫然望向邙山,又看向曹军方向,悲愤交加。
早知今日,当初就该除掉此人!
不,该将关东那群鼠辈尽数诛灭,
灭其九族!
不,十族!
李儒仍保持着跪坐姿势,默不作声。
事到如今,说这些又有何用?
世上哪有后悔药可买。
义父,我军已整装待发,随时可以出击!
吕布拉开大步走来,未至跟前便高声喊道。
儿今日定要斩下曹贼首级,献与义父!
然而走近却发现董卓与李儒神色萎靡。
不由暗自吃惊:义父这是怎么了?
且慢,主公!
吕布循声望去,只见李儒猛然拍地而起,气色似乎好转了些。
我明白了!李儒挺直身子,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
主公试想,曹操既已兵临邙山,为何不直奔函谷据守阻击我们?
“为何要如此大动干戈,既用火攻,又设埋伏,最后还决堤放水?这样不仅损兵折将,还要冒极大风险。
他们究竟有何企图?!”
水攻?”吕布一脸茫然地抓了抓脑袋。
董卓对身旁困惑的吕布视若无睹,紧锁眉头抬头望向李儒。
他们真正的意图,就是要避开与关东联军合作,单凭一己之力将我们彻底歼灭!
否则,最优策略本该是固守函谷关,等待关东联军前来会合。
之所以如此兴师动众,原因只有一个。
那就是——
想要独占战功,并将我们的财物尽数收入囊中。
换句话说,他们并没有与我们拼个你死我活的决心。
李儒分析至此,脸色终于好转了些。
他眼珠转动,略作思忖后直视董卓:
主公,现在必须当机立断了!
舍弃部分财物和兵力,只携带必要粮草。
派一万人马驱赶役夫和徒隶前往邙山!
这是为何?董卓不解地问。
李儒一声,激动地说道:
主公请想,曹军为何需要这场大水?
因为即便借助水攻,他们也没有十足把握能全歼我军。
他们原本打算佯装败退,让我们识不破其水攻之计。
故意放我们部分人马渡过瀍河后,再决堤将我军一分为二......
待我军阵脚大乱,先解决瀍河以西的部队。
等上游蓄水排尽,水位下降后再东进攻打我军东侧人马。
所以,关键是要阻止曹操退到瀍河以东!
只要迫使曹操留在东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