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北路多尼郡王麾下那支旌旗招展、声势浩大的八万大军吸引
聚焦于大同至太原的烽火之路时
一支规模稍小却同样精悍的军队,正如同暗夜中的毒蛇
悄无声息地沿着黄河谷地蜿蜒西进。
主持南路攻势的清平西将军宁完我,深谙“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之理
他严令麾下的六万大军(5万汉八旗,1万蒙八旗)昼伏夜出
尽可能利用地形隐蔽行军,避开大路,专走小道
大军偃旗息鼓,马蹄包布,口衔枚,马摘铃,斥候远放二十里
任何可能暴露行踪的举动都被严厉禁止
宁完我深知
他这支偏师的战略价值
在于突然性(虽然也被人猜到就是了)
在于像一把淬毒的匕首,狠狠刺向明军防御体系中相对薄弱却又至关重要的腰肋——垣曲。
9月23日
经过艰苦的隐秘行军,宁完我大军如同从地底冒出般
突然出现在垣曲县城以东十里之外
迅速完成了对县城东、北两个方向的包围(西、南两面背靠黄河天险)
直到清军先锋骑兵出现在视野里,垣曲城头的守军才惊觉大敌已至!
镇守垣曲的明军主帅
是兵部右侍郎邓士廉
他并非纯粹的文官,早年亦有参赞军务的经历,被朱亨嘉委以此任
正是看中其稳重且通晓兵事
而在原来的历史中,他也陪伴到大明走到了最后,死在了咒水河畔
与他协同守城的,是垣曲知县颜元——一位以干练和勇于任事着称的地方官
以及负责具体军事指挥的提督林初霖
林初霖麾下,是装备相对精良的部队:
火铳第一、第二团(以燧发鲁密铳为主要装备)
炮兵防守第一、第二、第三营,总计约两万六千战兵
并配备了三十门新式的“蓝山炮”(一种较红衣大炮轻便,射程和威力介于红衣大炮与佛郎机之间的青铜野战炮)。
面对突然出现的清军,城头顿时警钟长鸣!
“速报邓侍郎、林提督!清虏大队已至东门外!”
哨兵声嘶力竭地喊着。
邓士廉、林初霖、颜元迅速齐聚东门城楼
望着城外迅速展开、军容严整的清军队伍
以及那数十门被拖拽而来的红衣大炮(宁完我分得的二十门)
三人面色凝重,但并无慌乱。
“宁完我老贼,果然狡诈!”
邓士廉沉声道
“竟真被他悄无声息地摸到了城下。”
林初霖冷哼一声:
“来了也好!正好试试咱们新炮的厉害!
邓侍郎,颜知县,守城调度、民心安抚有劳二位
这城防战守,交由林某!”
他对自己麾下经过严格训练、装备精良的火器部队颇有信心。
颜元立刻拱手:
“林军门放心,城内壮丁早已编练,粮草物资也已清点入库
下官这就去组织民夫,协助守城,绝不让城内出乱子!”
邓士廉点头:
“好!我等便依此前议定方案,各司其职
垣曲虽小,却关乎潼关侧后安危,绝不可失!
望二位与林某同心协力,共御强敌!”
宁完我用兵,老成持重,并未因兵力占优(六万对二万六)而立即发动全面强
。他首先下令部队扎下坚固营盘,挖掘壕沟,树立栅栏
摆出一副长期围困的架势,实则是在进行仔细的战场侦察。
9月24日
清军开始进行试探性攻击
数千汉八旗士兵在盾牌和楯车的掩护下,向城墙逼近,企图试探明军火力配置和防守强度。
“火铳团,第一排,预备——放!”
林初霖冷静地站在城楼,通过旗号指挥。
“砰!砰!砰!砰!”
燧发鲁密铳爆发出密集而整齐的射击声,白色的硝烟顿时在城头弥漫开来
冲在前排的清军盾牌手和楯车顿时被铅弹打得木屑纷飞,不断有人中弹倒地
明军火铳手的训练水平和武器优势在此时体现出来
射速和精度都优于清军装备的火绳枪。
清军的试探部队在遭受一轮猛烈打击后,迅速后退。
宁完我在远处观望,眉头微皱:
“伪明火器果然犀利,甲胄也似乎比我军精良。”
他随即下令
“炮兵准备,轰击城墙,压制敌军火力!”
清军的二十门红衣大炮开始发出怒吼,沉重的炮弹呼啸着砸向垣曲城墙
垣曲县城墙并非如洛阳那般坚厚,在重炮轰击下,砖石崩裂,垛口被毁。
然而,明军并未被动挨打。
“蓝山炮营,瞄准清军炮位,计算距离,急速射!”
林初霖下令
部署在城内炮台和加固阵地上的三十门蓝山炮迅速开火
这种火炮射速较快,虽然单发威力略逊于红衣大炮
但密集的炮弹落下,依然对清军的炮兵阵地构成了严重威胁
一枚炮弹甚至直接命中了一门清军红衣大炮的炮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