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皮”卷起的烟尘,如同在焦黄色戈壁上划出的一道短暂伤疤。车内,气氛与窗外灼热荒凉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是一种沉淀下来的冷静与专注。得益于“间隙之地”的恢复与提升,以及空间穿梭带来的捷径,他们比预期更早地接近了目标。
零不断校正着方位,平板上代表“摇篮”坐标的光点越来越近,几乎与他们的位置重合。然而,周围的环境却并未显示出任何大型庇护所应有的迹象——没有高耸的围墙,没有繁忙的交通痕迹,甚至连变异生物的活动都变得稀少,只有无尽的风蚀岩柱和滚动的风滚草。
“能量读数有异常。”零打破了沉默,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前方区域存在一个巨大的、稳定的低能量屏障,覆盖范围极广,我的探测器无法穿透。它像是一个……隐形的穹顶。”
隐形的屏障?这倒是符合“摇篮”作为前文明重要庇护所的身份。
“能找到入口吗?”林烬问道。他的感知向前延伸,果然在数公里外触碰到了一层无形的、坚韧的“膜”。这层膜并非纯粹的能量构成,更像是一种将空间本身轻微扭曲后形成的隔绝层,柔和却无比牢固,与“间隙之地”那种独立的空间泡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更加稳定和宏大。
“屏障的能量分布非常均匀,没有明显的薄弱点或门户结构。”零尝试了多种扫描模式,摇了摇头,“要么入口极其隐蔽,要么……需要特定的‘钥匙’或权限才能开启。”
苏晚晴怀中的《生命之章》对前方的屏障传来了清晰的共鸣,那是一种回到家门前的亲切与悸动。她甚至能隐约感觉到屏障之后,那浩瀚如海的生命能量与秩序之力,与书册同源,却又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滞涩感。
“紫月说过,这里很‘嘈杂’。”苏晚晴轻声提醒,“或许,这屏障本身的状态,就说明了问题。”
车辆继续前行,直到抵达那无形屏障的边缘。肉眼看去,前方依旧是连绵的戈壁,但伸出手,却能明显感觉到一层柔韧的、略带凉意的阻碍,仿佛触摸着一面无限宽广的冰冷玻璃。
就在三人下车,试图更仔细地研究这屏障时——
“嗡!”
一声轻微的震动从屏障内部传来!紧接着,他们面前的屏障如同水波般荡漾起来,一个约三米高、两米宽的“门户”缓缓浮现、成型。门户内部光影流动,看不清具体景象。
有反应了?!
是检测到《生命之章》的共鸣自动开启?还是……
不等他们做出反应,门户中光影稳定下来,景象清晰——那后面并非预想中的鸟语花香或高科技都市,而是一条简洁的、由某种白色合成材料构筑的通道。通道内站着一个人。
那是一个穿着干净利落的深蓝色制服、年纪约莫三十出头的男子。他身形挺拔,面容刚毅,眼神锐利如鹰,扫过林烬三人,尤其是在林烬和苏晚晴身上停留了片刻,带着审视与毫不掩饰的警惕。他的腰间配着一把造型简洁却充满力量感的手枪,身上散发着经过严格训练的战士特有的气息,能量波动不弱,至少达到了之前“利刃”小队成员的水平。
“外来者。”男子的声音通过某种扩音装置传出,清晰而冰冷,不带丝毫感情,“表明你们的身份和来意。”
他的出现方式,以及这直接了当的质问,都表明“摇篮”并非与世隔绝,它有着完善的防御机制和对外接触的流程。
林烬上前一步,平静地与之对视:“我们是旅行者,遵循‘守望者’的指引,前来寻找‘摇篮’。”
他没有提及《生命之章》和具体遭遇,只抛出了最具分量的身份标签。
听到“守望者”三个字,男子的眼神明显波动了一下,审视的意味更浓了。他的目光再次扫过三人,最终落在了苏晚晴身上,更准确地说,是她怀中那本看似普通、却让他本能感到不凡的书册上。
“守望者……”男子重复了一遍,语气依旧冰冷,但少了一丝最初的绝对排斥,“‘摇篮’确实传承自守望者时代。但漫长的岁月过去,很多事情已然改变。我们无法仅凭一个称谓就允许外人进入。”
他话锋一转,带着一种隐含的优越与疏离:“我是‘摇篮’外围警戒部队的指挥官,你们可以叫我‘霍恩’。按照‘神谕’指示,任何寻求进入‘摇篮’的外来者,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证明你们的价值,以及对‘摇篮’秩序的……无害性。”
神谕?林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陌生的词汇。这似乎并非“守望者”体系内的称呼。
“我们带来了知识与希望,也带来了警告。”苏晚晴忍不住开口,她感受到对方话语中的冷漠,试图用真诚打动,“关于‘源初之垢’,关于外界的威胁……”
霍恩抬手打断了她,表情没有任何变化:“威胁无处不在。‘摇篮’能在废土中屹立不倒,靠的正是绝对的秩序与筛选。你们所说的,需要经过验证。”他的目光再次转向林烬,“尤其是你,陌生人。你身上的能量波动……很复杂,甚至有些……危险。‘摇篮’不欢迎不确定的因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