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府庭院,宴席正酣。
夜色渐深,庭院内灯火通明,人声鼎沸。酒过三巡,气氛愈发热烈。
将领们酒兴正浓,呼喝声此起彼伏;女眷们笑语盈盈,分享着精致的点心;小辈们更是放开了拘谨,三五成群,嬉笑玩闹。
小辈席上,气氛尤为活跃。
沐汐雪显然喝了不少酒,白皙的脸颊上飞起两朵诱人的红霞,眼神迷离,带着几分醉后的娇憨。
她一手抓着李子凡的袖子,一手端着酒杯,摇摇晃晃地站起来,对着众人咯咯直笑。
“子凡……还有……还有大家!”她声音清脆,带着一丝醉意,“我……我给大家唱首歌好不好?”
“好!”
众人纷纷起哄,尤其是将领们的子弟,更是拍着桌子叫好。
李子凡看着她摇摇晃晃的样子,无奈地笑了笑,伸手扶住她的胳膊,防止她摔倒。
沐汐雪挣脱他的手,摇摇晃晃地走到席间空地上,清了清嗓子。
她深吸一口气,脸上带着明媚又有些傻气的笑容,开口唱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她的声音清亮婉转,带着少女特有的甜美,又因醉意而多了几分慵懒和娇憨。
虽然没有任何伴奏,但那曲调悠扬婉转,歌词意境深远,带着一种从未听过的韵律之美。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这词曲意境深远,旋律优美,带着一种超脱尘世的空灵和对人间的眷恋,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原本喧闹的庭院渐渐安静下来。
将领们放下了酒杯,停止了划拳,目光投向场中那个摇摇晃晃、却唱得无比投入的少女。
女眷们停止了交谈,眼神中带着欣赏和一丝新奇。
小辈们更是瞪大了眼睛,听得入了迷。
就连主桌上的李镇岳、柳青沅、圣武郡王、老国师等人,也纷纷侧目,脸上露出饶有兴致的表情。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沐汐雪唱得投入,时而仰头望月,时而低头轻吟,仿佛真的在向明月倾诉心事。
她唱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目光下意识地飘向李子凡,眼中带着一丝朦胧的情意和期盼。
李子凡看着她那副娇憨又认真的模样,嘴角忍不住勾起一抹温柔的笑意。
一曲终了,余音袅袅。
庭院内寂静了片刻,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好!唱得好!”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啊!”
“沐姑娘好歌喉!此曲意境深远,词句优美,前所未闻!”
“妙!妙啊!”
圣武郡王抚掌大笑,对着沐亿鼎道:“沐兄,令嫒不仅容貌绝丽,更是才情无双!此曲……当真是仙音妙韵!不知是何人所作?”
沐亿鼎脸上带着自豪的笑容,拱手道:“郡王过奖了。此曲……乃是犬子少宸偶然所得,教与小女,今日酒后失态,献丑了,献丑了!”
沐少宸在一旁摇着扇子,脸上带着促狭的笑意,对着李子凡挤了挤眼。
沐汐雪唱完,似乎耗尽了力气,身体一软,就要向后倒去。
李子凡眼疾手快,上前一步,稳稳地扶住了她。
“唔……好晕……”沐汐雪靠在他怀里,迷迷糊糊地嘟囔着,脸颊红得像熟透的苹果。
李子凡无奈地摇摇头,半扶半抱地将她带回座位,让她靠在自己肩膀上休息。
就在这时,主桌上,圣武郡王端起酒杯,对着李镇岳笑道:“镇岳将军,今日盛宴,宾主尽欢,实乃难得。”
“本王见长生贤侄与菲烟丫头相处融洽,情投意合,心中甚是欣慰。”
他顿了顿,目光带着长辈的慈爱扫过李长生和菲烟郡主,然后看向李镇岳和柳青沅,语气温和但带着明确的暗示:
“长生贤侄年少有为,沉稳持重,深得老国师真传;菲烟丫头虽有些任性,但心地纯善。”
“两个孩子自幼相识,青梅竹马,情谊深厚。本王与王妃,对长生贤侄的人品才学,都是极为欣赏的。”
郡王举起酒杯,笑容满面地看着李镇岳:“将军啊,本王与王妃膝下,唯此一女。菲烟丫头的终身大事,一直是我们最挂心的事。”
“今日见两个孩子如此般配,本王心中甚是欢喜!若将军府有意……本王与王妃,定当乐见其成。”
此言一出,意图已经非常明显。
郡王是在以女方家长的最高礼遇,向李家释放了极其明确的信号:我们非常满意李长生,只要你们李家来提亲,我们立刻答应。
李镇岳和柳青沅何等精明,岂能听不出这弦外之音?两人脸上都露出欣喜的笑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