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州、洪都魏军以及破虏军先后抵达了战场,加入了混战,蒙古军的人数优势被逆转。
浮桥被毁,蒙古将领只能通过大船渡江,但这样的速度慢了不少,还要时不时遭受周至的水师袭扰。他们只能一批一批地奔赴沉香寺,蒙古大汗正在那里与魏军激战,情况未料。
陈翀在得知金陵城下的蒙古大营全部撤离,便知秦戈的计划已成功了一半。在与摄政王、胡广、杜子龙以及各军将领协商之后,决定派遣伤愈的焦将军率五万人前往沉香寺。余下人等则在蒙古军渡江还剩下两三万人马时,围而歼之。
沉香寺的战斗艰苦而胶着。
重甲兵和巴图军的防御和战力都太过强悍,无论是义军还是秦戈的亲军一时都奈何不了他们。
魏军不是没有对策,秦戈专门制造了很多微型的流星锤:一根细小的铁链两端系着两个小铁球,扔出之后在空中旋转,遇到任何物体铁链都会紧紧缠绕。
刚开始这一招确实有效,不少重甲兵双脚被缠住,轰然倒地,两三个义军一拥而上,揭开他的头盔就是一刀戳进去。
后来重甲兵看出了破绽,或用兵刃,或用单腿,挡住了流星锤,这一招便再难奏效。
还有不少义军双手里攥着一根细细长长的铁丝,一有机会便套住重甲兵的咽喉。用力拉扯,铁丝必定会陷入头盔下的缝隙之中,再双手交错一绞,一颗头颅便被切割而下。
可重甲兵哪能让你轻易近身,况且这不是单打独斗。纵使你轻身功夫再好,当你晃身靠近目标,忽然身旁袭来数把大刀和狼牙棒,也只能放弃后退。
真正能对重甲兵和巴图军造成致命伤害的只有天机弩。但现在敌我混杂,天机弩又如一个扩大的“暴雨梨花针”,攒射之下,难免伤及自己人。
“撤。”秦戈见己方始终处于下风,只得下令道。他气沉丹田,声音响彻山上山下。
山下的慕容七七等人听到秦戈的声音,更加拼命地冲击着蒙古阵地。这也是起初秦戈给出的一个暗号,当山上支撑不住,山下要给予蒙古鞑子更猛的攻击。
自金陵大营来援的蒙古兵马多以几个千人队的规模陆续赶来。他们太过心急,急于帮助前方战场中他们正在鏖战的大汗。
这次轮到魏军以逸待劳,破虏军和洪都军一南一北,等到蒙古军进入口袋,再左右夹击。
前面的两次顾非他们大获全胜,消灭了六千余蒙古士卒。可当第三拨抵达的八千余蒙古兵马时,再想围而歼之,便没那么容易了。
当后续的蒙古士卒抵达后,双方再次混战在一起。
山上的义军和秦戈亲军正有序地往沉香寺撤离,有心之人能看得出他们撤退的路线有蹊跷,刻意避开了数处地方。
蒙古士卒却管不了那么多,他们认为他们打败了魏军,只要魏军退至沉香寺,那么魏军的腾挪空间更小,宛如瓮中之鳖,拿下沉香寺只是时间的问题。。
他们高举着兵刃,嘶吼着往山顶冲去。正当他们兴奋激昂之时,只听到轰隆隆的巨响和凄厉的哀嚎。
沉香寺周围一百余丈内,出现了十多个巨大的坑洞。坑洞深达五六丈,里面布满了削尖的木桩。
瞬间便有数百人跌入坑中,被木桩穿透身体,有些蒙古士卒没有伤及要害,一时不会死去,惨叫连连。
前方的士卒想要止步,可后方不知情形的人继续往前冲锋,不少人在绝望中被推搡着掉入坑中。
这样规模的坑洞绝不是两三天就能挖掘布置好。数月前,当文远征得知秦戈的计划后,便提出了在沉香寺挖掘陷阱的想法,并主动请缨,率领两千名亲军悄悄潜入到这里,只是在每日夜晚才动手挖掘。
这里是蒙古人的后方,沉香寺又非战略要地,半夜时分更不会有蒙古游哨经过。经过两个多月的辛苦劳作,十多个大坑陷阱才最终完成。
陷阱并未阻止蒙古军的进攻,他们沿着坑洞之间的地带继续往沉香寺冲击。只是这样一来他们的阵形更为密集,魏军的弩箭、弓箭、火油罐都朝着这些缺口攻击。蒙古士卒死伤十分惨重。
山下的速不该迟迟等不来援军的会合,而魏军的攻击越来越猛烈,特别是那些手握丈余长陌刀的魏军将士,挥舞着大刀划出一道道白色刀光,令人望之生畏。
“退往山上。”速不该下令道。他的两支最强王牌军都在山上,与他们会合后先拿下沉香寺,再据山而守,以待援军。
陌刀军和庐州军紧咬不放,随之上山。
仪征军镇的蒙古驻军在得悉大汗处境堪忧后,主将便立马集合了两万人马前去支援,只留下一万多西域和汉人为主的后勤士卒。
他们刚离开两个时辰,一支万余人的魏军便偷袭了仪征。当先之人面目黢黑,手握一根铁棒,攻上城墙后挥动的铁棒发出“呜呜”声,当者披靡。
他身后跟着一个更黑的矮小汉子,大刀横劈竖砍,亦是威风凛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