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龙”小组的强行渗透,虽然未能揭开金属舱的秘密,却像一根尖锐的刺,扎进了“普罗米修斯之火”(彼岸)的神经。打捞船“探索者号”如同受惊的河豚,将所有的防御力量收缩到核心区域,航速提升至极限,日夜兼程地向着其秘密母港驶去。那片海域上空的电子对抗强度陡然升高,陈默安插的“渔夫”也反馈信息变得异常困难,显然对方启动了更高级别的信息屏蔽。
王二狗和队员们带着轻伤和未能竟全功的遗憾,返回了秘密基地。左臂的擦伤经过处理已无大碍,但王二狗的心情却有些沉重。面对“狂鲨”那样的强敌和严密的防卫,他深感个人武力的局限,在这种大规模、高技术的对抗中,更需要的是全局的谋划和精准的打击。
“不必自责,二狗。”云清朗在战后复盘时,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们的行动已经达到了战略目的。第一,确认了打捞物的存在和大致形态;第二,向‘彼岸’展示了我们的存在和决心,扰乱了他们的节奏;第三,最重要的是,我们留下了‘眼睛’。”
他指的是那枚成功安置的“萤火虫”探测器。虽然因为距离和信号屏蔽,数据传输断断续续,且内容经过高度加密,但技术团队仍在努力破译,试图从中提取出关于金属舱内部状况、环境数据甚至“彼岸”人员对话的碎片信息。
与此同时,陈默调动了更多的天基和空基侦察资源,死死盯住“探索者号”的航向。其目的地,指向了一个位于南太平洋某群岛、名义上属于某小国、实则被“彼岸”暗中控制的偏僻岛屿。那里,建有他们一个高度机密的海上研究和转运基地。
“他们打算将金属舱运到那个岛上进行研究。”陈默指着地图上的目标岛屿,“那里防卫森严,远离主要航道,我们很难再像上次那样进行渗透突击。”
“不能让他们安心研究!”万小雅在参加视频会议时,语气罕见地带着急切,“根据龙普陀笔记的只言片语和他那些危险实验的记载,那个金属舱里封存的东西,极有可能是他早期某些极度不稳定、甚至他自己都无法完全控制的实验成果或原材料!一旦被‘彼岸’那些疯子强行开启或激活,天知道会发生什么!可能不仅仅是爆炸,甚至可能引发更难以预料的能量灾难!”
她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龙普陀在笔记中多次提到“禁忌”、“封存”、“非人力可驾驭”等字眼,指向的正是他早年在海上进行的一些疯狂尝试。
云清朗面色凝重。强攻岛屿不现实,远程打击风险太高且无法确保彻底摧毁目标还可能造成不可控的生态灾难。似乎陷入了僵局。
“或许……我们可以在运输环节再做文章。”王二狗沉吟道,目光落在“探索者号”与目标岛屿之间的航线上,“既然他们要把东西运到岛上,就必然要经过这片公海。虽然他们戒备森严,但茫茫大海上,总会有机会。”
“你的意思是,进行海上拦截?”陈默若有所思,“‘探索者号’本身火力不弱,还有‘海妖’佣兵队随行,硬碰硬我们占不到便宜。”
“不一定是硬抢。”王二狗眼中闪烁着冷静的光芒,“我们可以制造混乱,或者……迫使它改变航向,前往一个对我们更有利的区域。比如,靠近某个与我们关系友好、且有能力协助我们控制局面的国家的领海。”
“借力打力?”云清朗立刻明白了他的想法,“制造一场‘意外’,让‘探索者号’‘被迫’进入他国海域求助,然后由该国执法力量出面扣押船只和货物?”
“这需要极其精确的计算和配合。”陈默快速在脑中推演着可能性,“需要模拟船只故障(比如动力、导航系统失灵),需要把握好‘意外’发生的地点,需要确保目标国能够及时响应并有力控制局面……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前功尽弃,甚至引发外交纠纷。”
“风险很大,但值得一试。”云清朗下了决心,“总比眼睁睁看着他们把那个危险的东西运进老巢要强。默子,立刻评估可行性,制定详细方案,代号……‘搁浅’行动!”
“明白!”
接下来的四十八小时,指挥中心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运转状态。“搁浅”行动方案被迅速细化。技术团队开始研究如何通过电子入侵或非接触式手段,远程干扰“探索者号”的动力和导航系统;外交渠道被秘密启动,与目标国进行紧急沟通和协调;一支由特种部队和技术专家组成的快速反应小组被秘密部署到目标国附近,随时准备在“意外”发生后,以“技术援助”或“观察员”身份登船。
王二狗作为对“探索者号”结构和“彼岸”人员作战风格最了解的成员,也加入了行动策划,并成为快速反应小组的战术指挥。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探索者号”距离目标岛屿越来越近。就在它即将进入岛屿外围警戒圈的前夕,“搁浅”行动,启动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