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远侯府听竹轩的小厨房里,灶火正旺,锅气蒸腾。
林晚昭站在熟悉的灶台前,手中那把玄铁锅铲上下翻飞,如同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令旗,带着一股子久别重逢的豪迈与欣喜。蟹粉狮子头的浓郁肉香、鸡油菜心的清爽鲜香、火腿冬瓜汤的醇厚咸香,以及那笼刚刚上灶、正在等待火候的蟹黄汤包所散发出的极致诱惑,几种香气交织在一起,弥漫在厨房的每一个角落,勾得人馋虫大动。
“小桃,火再旺些!这汤包要旺火足汽,才能皮薄如纸,汤鲜馅嫩!”林晚昭一边快速翻炒着锅里的菜心,一边头也不回地吩咐道。
“好嘞,小姐!”小桃脆生生地应着,麻利地往灶膛里添了两根耐烧的松木柴,火舌“呼”地一下蹿得更高,映得她的小脸红扑扑的。
张妈妈站在一旁,看着林晚昭这般利落的身手,闻着这令人食指大动的香气,脸上笑开了花,不住地点头:“回来了好,回来了好啊!咱们这小厨房,可是好久没这么热闹,没这么香了!”
几个打下手的丫鬟婆子也个个脸上带笑,手脚麻利地按照林晚昭的吩咐处理着食材,洗菜、切配、装盘……一切井然有序,却又透着一股子久违的活力。
林晚昭将最后一道鸡油菜心装盘,淋上亮晶晶的鸡油,看着那翠绿欲滴的颜色,满意地点点头。她解下围裙,擦了擦额角细微的汗珠,目光扫过这间熟悉又亲切的小厨房,心中感慨万千。
南巡数月,经历了北疆的风沙,江南的烟雨,见识了各地的风物人情,也遭遇了无数的危机与挑战。但无论走到哪里,她最想念的,还是这方寸灶台之间的烟火气。这里是她在这个陌生时代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她实现自我价值、传递温暖与快乐的舞台。
然而,感慨归感慨,林晚昭的脑子却一刻也没闲着。南巡一路,她不仅精进了厨艺,更开阔了眼界,学到了许多新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尤其是在边关大营,她见识到了军队后勤管理的严谨与高效;在各地的酒楼饭庄,她也留意到了他们在食材储存、人员调配方面的长处和短处。
如今回到侯府,这小厨房就是她的“一亩三分地”,她决心要好好经营,让它变得更加高效、规范,也能更好地为侯爷、为整个听竹轩服务。
“张妈妈,小桃,还有大家,都先停一下,我有点事情想说。”林晚昭拍了拍手,将众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
众人闻言,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好奇地看向她。
林晚昭清了清嗓子,脸上带着温和却坚定的笑容,说道:“咱们离开京城好几个月,如今总算平安回来了。这一路上,我学到了不少新东西,也琢磨着,咱们这小厨房,是不是也能变得更好了点儿?”
张妈妈立刻接口道:“小林姑娘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咱们都听你的!”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附和。林晚昭的厨艺和人品,早已征服了小厨房的所有人,大家都对她心服口服。
“好,那我就不客气了。”林晚昭笑道,“首先,是这食材验收。以前咱们大多是采买送什么,咱们就用什么。以后不行了。” 她走到堆放食材的角落,拿起一根水灵灵的青菜,“就像这青菜,看着不错,但咱们得立个规矩,所有送来的食材,必须经过咱们小厨房专人验收。不新鲜的、以次充好的、不符合时令要求的,一律退回!咱们宁可少做两道菜,也绝不能糊弄侯爷的肠胃!”
她顿了顿,又指着旁边一筐活鱼:“还有这鱼,要确保鲜活。死了超过半个时辰的,也不能要。咱们得对送到侯爷面前的每一口食物负责。”
张妈妈连连点头:“是这个理儿!以前偶尔也会遇到些不长眼的,拿些蔫了吧唧的菜来糊弄,以后咱们可得把好关!”
“对!”林晚昭继续道,“这第二呢,是咱们自己个儿。大家在小厨房当差,辛苦我是知道的。以前忙起来,可能连口热水都顾不上喝。以后咱们得立个轮休制度。”
“轮休?”小桃眨巴着大眼睛,有些不解。
“就是排个班表。”林晚昭解释道,“比如,每天保证至少有两个人可以轮流休息半个时辰,喝喝茶,歇歇脚。每个月,每人也能轮着休一整天的假,回家看看爹娘,或者出去逛逛。张妈妈您年长,更要注意休息,以后一些粗重活计,就让年轻些的多分担。”
这话一出,几个年轻的丫鬟婆子脸上都露出了惊喜的神色。在侯府当差,尤其是他们这些在主子跟前伺候的,能有个固定的休息时间,那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好事!
“这……这能行吗?会不会耽误了侯爷的膳食?”张妈妈有些迟疑。
“放心,咱们把班排好,保证任何时候小厨房都有人当值,不会误事。”林晚昭胸有成竹,“只有大家休息好了,精神头足了,干活才更有劲儿,出的菜才更香不是?”
众人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脸上都露出了感激和欣喜的笑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