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八路会盟 暗线交织 (祁县外 某偏僻山村)
在傅三爷的牵线下,权世勋(幼子)派出的代表祝剑生,与八路军太行军区的一位高级参谋“老赵”,在一处秘密联络点会面。双方都带着诚意,也保持着必要的警惕。
老赵开门见山:“祝先生,白家商会支援抗战、抵抗不明势力的事迹,我们早有耳闻,深感敬佩。贵方提供的关于‘海魈’及其地面活动的情报,对我们反扫荡、反渗透工作帮助很大。”
祝剑生抱拳回礼:“赵参谋过誉。保家卫国,分内之事。‘海魈’手段诡异,非一家一户所能抗衡。此次前来,是代表我家家主,希望能与贵军建立更深入的合作关系。”
他提出具体方案:
情报共享:白家利用其商业网络和江湖关系获取的日伪及“海魈”相关情报,与八路军共享;八路军则提供其广泛的敌后侦察信息。
技术支援:白家在祁县、盘龙垒等地,为八路军部队提供一定的医疗支援(由薛神医、陈清河指导),并秘密协助建立小型野战救护所和药材加工点。
联合行动:针对“海魈”可能设立的地面据点或重要运输线,组织小规模、精干的联合突击队进行破袭。
物资通道:利用白家隐秘商道,为八路军控制区输送部分急需的药品、食盐、电池等紧缺物资。
老赵仔细听着,眼中光芒闪动。白家提供的,正是八路军急需而难以获得的——稳定的高端医疗支持、精准的情报、以及通往敌占区的秘密通道。
“贵方的提议,很有价值。”老赵沉吟道,“原则上我方同意。具体细节,可由双方派出专人对接落实。不过,为安全起见,所有合作需严格保密,人员往来使用代号和密语。”
祝剑生点头:“理当如此。”他取出一个密封的小铁盒,“这是我家舅公根据‘海魈’能量特性研制的‘扰能粉’,撒播出去能短时间内干扰其某些探测设备。小小礼物,不成敬意,或可用于贵军重要机关的防护。”
老赵郑重接过:“多谢!这正是我们急需之物!”这次会盟,为白家与八路军之间,建立起了一条坚固而隐秘的战略合作纽带。
第二幕 公司转型 明修栈道 (北平 “华北兴业公司”总部)
在白映雪和李瀚文的共同推动下,“华北兴业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改组。明面上,公司大力发展民用产业:
医药板块:在盘龙垒和祁县扩建药厂,利用白家掌握的医术和陈玄礼提供的秘方,生产治疗疟疾、外伤的平价药品,部分无偿捐赠给抗战部队和难民,部分销售以维持运营,打出“白氏良药,济世安民”的口号。
纺织板块:引进新型纺织机械,生产结实耐用的棉布,优先供应军队和被服厂,同时也面向普通市民,稳定市场价格,抵制日货。
粮食加工:在相对安全的区域设立粮栈和加工厂,平抑粮价,也为白家自身及各合作方提供粮食储备。
这些举措,不仅为白家带来了稳定的现金流和良好的社会声誉,更将公司的触角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合法的信息收集和人员流动平台。
暗地里,公司架构内设置了几个不公开的部门:
“运输协调处”:由傅三爷的心腹负责,统筹管理那些与江湖帮派合作的隐秘运输线,负责传递情报和特殊物资。
“技术研究部”:挂靠在药厂之下,实际由李守拙远程指导,继续研究自然能量吸纳和金石应用技术,并将一些成熟的小型化成果(如改良的预警符石、简易抗干扰装置)秘密提供给合作方。
“外联部”:由白映雪直接掌控,负责与八路军代表、各派系人物、乃至潜在的国际力量进行秘密接触。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白家利用这艘商业巨轮,在乱世中悄然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权力与防御网络。
第三幕 灵觉渐苏 金石辨微 (祁县白府 实验室)
陈念玄跟随李守拙学习《金石谱》,进展神速。他虽无法再“看见”能量流动,但凭借超乎常人的触觉和悟性,对矿石的物理特性、晶体结构、共振频率有了惊人的理解。
这一日,他拿起一块之前无法激发任何反应的、“海魈”能量碎片的最小一块,在手中反复摩挲、掂量,甚至轻轻敲击,侧耳倾听其回声。
李守拙在一旁紧张地看着。良久,陈念玄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不确定:“太舅公,这块碎片……我感觉它里面……好像是‘空’的,但又有很多很多看不见的‘小格子’,格子的‘墙壁’特别硬,特别滑……之前我们用‘快没力气’的石头喂它,是不是……就像用水去浇一块烧红的、外面却裹着油的铁块?水进不去,反而‘滋啦’一下没了?”
这个比喻让李守拙浑身一震!他立刻联想到之前研究那截能量传导管时发现的、那种仿佛生物神经网络的结构!“小格子”?“看不见的网格结构”?难道“海魈”能量的储存和传导,是基于一种微观的、类蜂巢或类神经网络的超结构?而废弃矿石的残余能量,性质特殊,恰好能在瞬间引起这种结构极其微小局部的、类似“短路”或“谐振”的反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