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种机制还没有成型,就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殊不知不管是教部的教习,还是一些有远见,买了教材啃读的士子,在考试中的成绩,远远把其他士子甩开。
在官场中,部分靖字军转任地方官的将领,文事武办,大刀阔斧,坚决执行朝廷旨意,比大宋开科取士的那些儒生,不论是治理地方,还是枢密院等中枢机构任职,更为出色。
科举这种制度淘汰,那是迟早的事情。
如今没有阻拦恩科开科取士,也是尽可能减小改革的阻力,循序渐进。
大宋是为了发展而求贤若渴,而不是无人可用求贤若渴。
偏偏有些人看不见朝廷的退让,以为软弱。
“宗爷爷,快把官袍穿上。”
大宋朝廷的官员荣升,通常第一件官服都是皇家送的,汴梁皇宫修复以后,虽然很少启用,也储备了各类官服。
宗泽没想到,是赵柔嘉一路小跑带着赵金儿等人给他送官服,带着几分感激,几分感动的开口。
“我的女帝,奉诏登基以后你就是大宋表率,除了你父皇母后和皇爷爷,其他人都当不得你长辈,以后叫宗卿家就好了!”
赵柔嘉不以为意的笑了笑。
看着禁卫们手忙脚乱的帮宗泽在宫门口穿衣服。
看着朱琏的马车早已经侯在门口。
宗泽还是仔细检查穿戴整齐以后,才跟着朱琏和赵柔嘉上了马车。
“母后,我听说父皇要杯酒释兵权,才把李敬气跑了,我们是去找李敬吗?”
大宋朝的马车更迭换代很快,朱琏乘坐的马车,六匹骏马飞驰,连轮子,都是钢材打造的,外面包裹着靖字军从靖康大陆带回来橡胶。
可是马车再快,也没有骑马快。
当朱琏的马车到了汴河码头的时候。
李敬坐的船,已经起航了,影子都看不到了。
他运气好,正好碰见一条从洛阳运送货物出海的船。
在汴梁扔下几条驳船,都不用烧水,直接就走了。
眼看着水师官兵正在准备,朱琏顾不得跟赵柔嘉解释其中内情,倒是宗泽很耐心。
上船以后,详细给赵柔嘉说明赵桓回宋以后,种种倒行逆施的做法,并且详细解释这样的做法和之前朝廷举措之间的区别。
赵柔嘉已经十五岁了。
宗泽深入浅出的解释,她完全可以听懂。
小眉头紧锁,可爱极了。
看的宗泽心情大好,该说不该说,能教的,都教给赵柔嘉。
听的朱琏都有些动容。
一路从汴梁,教到了运河出海口。
把李敬堵在转乘海船的码头上。
“太后,女帝,宗帅,你们怎么来了?”
李敬搭乘的洛阳出海的船只拖拽有驳船,要慢一些,晚出发半天的朱琏却是单船全速航行。
“忙人都在汴梁,我等都是闲人,闲云野鹤,正好结伴而行!”
李敬跟朱琏的关系,和宗泽不一样。
昔日李敬二龙山遇到朱琏,一路坚定不移的扶持的时候,坚守汴梁的宗泽都没去山东拜见朱琏。
宗泽当然体会不到李敬和朱琏的那份亲人一般的亲密。
看着朱琏根本没有跟李敬解释。
以为只是朱琏作风如此,跟她相处,总让人如沐春风。
“李敬,南洋现在热不热,去南洋如何?”
“快入夏了,南洋和大宋一样的热,日头很毒!”
李敬有些明白朱琏的意思,他们几个人先去南洋等着,等着太学考试以后,赵桓带着太学生到南洋找他们。
听见李敬的回复,朱琏感觉他不太想去南洋,更不想跟着赵桓一起去西洋。
此番从汴梁离开,既没有通知几个长公主,又没有带上住在李敬购置宅院的那些侍女。
心中对赵桓的芥蒂很深。
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那我们先回登州!”
宗泽,李敬,赵柔嘉,赵金儿,朱琏平静的登上了到登州的海船。
汴梁炸锅了。
原本在赵桓回归后不理朝政的监国太后重新现身集英殿。
当场处死了挑动赵桓杯酒释兵权的士子。
还宣布本届恩科因为主考官举措失当而中止。
大宋废除从开国以来一直执行的科举制度。
原本想着恩科,太学,三司三榜高中的士子,失魂落魄的从皇宫出来。
作为主考官的李纲,更是被大宋群臣围攻。
“燕王,大宋什么地方对不起你,你要如此居心叵测乱我大宋?”
“我看你李纲就是见不得大宋好,巴不得朝廷像靖康之难以前,一个个官僚人浮于事,贪腐成风,国库穷的能跑耗子!”
“李相,辞相吧,本官比你更加适合做大宋的右相!”
“李纲,念你在靖康之难前,建立的功勋,辞官吧,你不是喜欢研读经义吗,当个安乐郡王,好好在家读书!”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huanyuanapp 换源app,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