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罗。”
朱权呼唤一声。
一袭武将劲装的李罗走了进来。
“王爷!”
朱权转身望向他,轻声问道:
“现在募兵各方面的情况如何了?”
李罗拱手回道:
“如今普通百姓有六十万左右,包含各类的工匠十万左右。人口和赋税相比去年,增长了3倍以上,商税增长了6倍。如今财政收入,差不多达到了三百万两白银。”
闻言,朱权微微点头,对于这些数字他还是比较满意的。
李罗沉声继续答道:“除去外岀警戒两万私兵,还有八万朵颜卫,五千持枪死士。”
闻言,朱权眉头一皱。
整个大宁上下的兵力加起来十万多一点点,这方面差距依然有些多。
在这些士兵里面还存在着很多的新兵,不少都是没有见过血的。
虽说,在过去的一年也开始了各种各样的训练。
但新兵始终是新兵,和上过战场杀敌的老兵是没法相提并论的。
不过,好在新兵的武器装备都非常精良,绝非一般的军队所能比拟的,这也算是朱权的一点点底气了。
“两万还是太少,还要继续招募!私军必须满四万,这点你要加快步伐!”
十万兵力,在即将来临的大战面前,恐怕还不够。
朱鉴面露苦涩,他看了一眼朱权,沉声道:
“王爷,这已经是大宁府目前能招募的最大兵力了。要知道,整个州府如今也不过六十万人,除去各地所需的工匠,人口也不过是五十万。”
“五十万人,招募四万多人已是十里挑一。如今军队和人口比例是十比一,再招五万比例就是七比一了。”
“王爷,平均每6个百姓就要养一个新兵,属下怕大宁的百姓们抗不住啊!”
也难怪他如此担忧,这几十万人之中,除了壮丁,更多的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子。
而且,其它藩地都是十个百姓养一个兵的,根本没压力。
朱权闻言,摆摆手。
“不打紧,如今内陆不断有百姓朝大宁迁移,我们的商队也在其它国家那里购买奴隶。人口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慢慢解决。”
“但是军队的事情,却不能在耽搁下去了。要不了多久,就要面临一场极大的暴风雨。”
“在这场暴风雨来临之前,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才能参与进去。否则……一旦暴风雨过后,我们将面临灭顶之灾。”
朱鉴和李罗都明白朱权说的究竟是什么,那是压在所有人身上的一座大山,马虎不得。
朱鉴沉默一会后,低声道:“属下明白!”
言毕,他拱手离开去办事。
……
朱权返回了书房,坐在书房的座椅上静静的思考着。
良久。
朱权看着窗户,并没有过于乐观。
大炮的制造也许不难,但是想批量制造就绝非这么简单了。
如今大宁府的资源有限,想要大批量制造,那需要的资源绝对不是一点点。
大宁虽然有几处矿业,但是开采却非常困难,同时也没有足够的人去开采,最重要的是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弄。
虽然如今他手中有着十万工匠,同样也是需要时间。
就在朱权加紧步伐的同时。
远在北平的朱棣也不平静,他坐在一处椅子上,目露沉思。
在他的身边,三个儿子都站在他的左右两边。
长子朱高炽担忧说道:
“爹,十七叔真胆大,居然敢造反!”
次子朱高煦不以为然,粗声粗气的道:
“我倒是非常的理解十七叔的,与其在这苟延残喘,还不如痛痛快快的大战一场,我们老朱家还没有贪生怕死的。要是允炆上位,被削弱是迟早的。”
幼子朱高燧冷静的分析,摇摇头道:
“大哥二哥,父王自有决断,你们俩争执那么多,也没有任何的用处。”
兄弟三人各抒己见,长子成熟稳定,做事稳打稳扎。
次子一个大老粗,脑子就是一根筋。
三子沉默寡言,但一旦说话就是一针见血。
朱棣听着三个儿子的话,沉默不语。
若说是朱标继位倒也罢了,他那大哥生前为人平易近人,他们这些当弟弟的,每次犯了错。
朱标都会站岀来帮他们说话,为此也免去了不少负罚。
而百官更是看好朱标,只可惜自己的大哥命短。
但要说是朱允炆,他是不同意的。
朱棣作为太祖的亲儿子,乃是亲王。
早年又随太祖南征北战,建立战功无数。
凭什么他朱允炆一个嫡孙就能继位?
只不过是朱允炆那小子会讨太祖欢心,平时又装作乖巧懂事的样子来麻痹百官罢了。
要威望没有,要战功也没有。
德不配位!
朱棣原本想着,在北平先招兵买马,然后再徐徐图之。
但是自己的十七弟居然也在图谋造反,还被发现了。
他想着自己的十七弟应该是没有想到锦衣卫这一回事,不然的话怎么可能会被发现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