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他跟大明绝大部分读书人一样,并不是那样“卫道士”一样的顽固派,而是由于;理学心学的对撞,让他们产生了“盲区”,所以能最大限度地吸收西方知识。
而且很多读书人,只要家中有条件的,都偷偷地玩西方传来的“奇技淫巧”,比起后世几百年后都“开放”多了。
至少他们不会动不动拿祖先过去的那点“辉煌”说事,也不会动不动说什么大明天下第一的“自卑话”,更加不会因为往来于大明的白番传教士、奸商一句“大明如何如何”而暴走……
总之他们是自信无比的,也是虚心学习的!
在他们看来,我不如你,那我就好好放下身段学习,或是“闷声发大财”……
所以这也是朱大昏君当初以“福王谋逆”抄家时没有将他们全部砍头的原因之一,也是朱大昏君穿越到大明最感到欣慰的地方。
而这个贾文成家族之前一直仰仗这秀才功名和勋臣之后,在应天府内庇护奸商和寄进田产所得的丰厚家资,在其老子去世后,也正好是科举改革的崇祯二年,他就意识到自己中举无望,一边请了精通枪法的同窗好友训练枪法,一边网罗南京的能工巧匠。
也是运气好,不知道怎么就攀上了来南京的德意志传教士,一个汉名叫石瑞恩的家伙,是个钟表大师,手下还培养了几个信奉了天主的汉人弟子。
他们都是擅长“发条式”钟的能手,根据贾文成的了解,他们此前一直为这个名叫石瑞恩的家伙造了很多钟,专门卖给喜好这玩意的中国权贵。
一方面是筹集传教的资金,一方面是结交大明有身份的大人物。
这下可把贾文成给高兴坏了,便约了石瑞恩和他的弟子们在金陵最繁华的酒楼吃喝,顺便通过威逼利诱(他家有个指挥使的堂哥,虽然后来在崇祯二年的军事改革中被撸了,但是却结交了不少南京的伯侯,甚至还能在魏国公徐弘基面前说上话……南北两京的勋臣各自本来就是一家亲的,各自联姻、利益之类的。)
所以这石瑞恩也只好以500银元的价格“卖了”三个手艺最好的徒弟给贾文成,毕竟他虽然结交了不少应天府的权贵,可是跟这位地头蛇比起来,那简直就是个小虾米。
于是本来喜好搬弄钟表的贾文成,在接受过《格物论》洗礼后,便开始和这三个能工巧匠开始琢磨钟表工艺。
另外,他还用同样的手法,弄来了佛山、葡萄牙、荷兰等处来的冶金高手,于是乎,半年之后,他便在南京郊外的自家一处废弃的大宅子里办了一个钟表工厂。
宅子不大,加上花园、环绕的良田,也仅仅只有500亩。
他先是一边培养技术工人,一边生产,以一个月10台钟表的速度慢慢推进,虽然也赚钱,但总体上是亏本的,不过亏本一年后。
他和那些他召来的工程师们在无意间“试错出”了一款巴掌大的“手表”,等于是将钟表小型化了。
这下更加让贾文成兴奋了,因为商业敏感的他,立马就意识到了其在军事上和海船上的用途。
于是这位说干就干的家伙,又不知道怎么走了什么门道,攀上了一位驻防南京的近卫军军需官,并说服了对方购买自己的“手表”。
后来这位军需官直接将此事报于曹文诏……
曹文诏仔细思量之后,便上书给朱大昏君,还附上了“手表”样品。
于是乎,他的第一个大订单就这么来了,来自大明皇帝的超大订单——给军方的3000块“手表”,主要是配给给军官使用的。
不过朱大昏君也是有要求的,就是再小化,同时还下拨了10万银元的研究经费——这大概是大明历史上第一个“骗经费”的案例了。
而这3000块表给贾文成带来了近10万的净利润…..
而素来知道,钟表才是人类精密加工行业鼻祖的朱大昏君,自然也不肯就此罢休,在这份订单上额外附上了一条秘密条款——为皇家财团培养10工程师和30名高级技工。
一年后,朱大昏君的财团接受到了这些技术人员,他还无耻地给自己的钟表公司起了一个叫劳力士表公司的名号,而且他还打算将来有了更多的技术人员后再开一家名叫百达翡丽手表公司,形成相互竞争…..
不过这份订单可不容易完成,只要要分三年完成……
而更为关键的是,贾文成于崇祯七年四月,正式做出了一款跟后世手表差不多大的怀表,还给他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号——伯爵!
也正是这款怀表,风靡了整个大明,尤其是江南繁华地区,那真是卖到天价了——一块一万八千八百八十八快银元,这仅仅是开始,后来目前为止炒到了近20万银元。
不过还是依旧供不应求——月产五块表,同时引来了无数权贵的垂涎……好在后来朱大昏君出面保了他,并且得到了秘密的4成股份。
作为大明第一个拥有这种怀表的朱大昏君,他那块可是用黄金并了镶嵌了30颗钻石的超级豪华怀表,说价值万金都不过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