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两强相斗
奔马原,位于沃野村东北面20里开外,这里是一片水草丰美的广袤草原。
在奔马原的西南边界位置,一座占地一两平方公里的城池伫立在这里。
之所以称这是一座城池,那是其周边已经用夯土和大块的片石筑起了一条高不过三米的城墙,这在刚刚才兴起不到两个月时间的混乱大陆可以说完全是一个奇迹。
这座城池名叫怀朔村,是一座三级村落,乃是破六韩拔陵麾下统治的十三座村落之一。
怀朔村是由破六韩拔陵当初亲自用英雄令建立的,取名叫怀朔村就是想要将其发展成为北魏王朝时期怀朔镇那样的边防重镇。
在南北朝北魏前期,北魏的都城设置在平城,位置靠近北方边境,经常遭到北方游牧民族柔然的侵扰袭击。
为了防范柔然,拱卫首都平城,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开始在北方边境自西而东设置了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座边镇,怀朔镇正是其中之一。
在北魏的前期和中期,朝廷对六镇极为重视,北魏皇帝自道武帝拓跋珪起也曾多次巡幸六镇,对戍边的六镇将士和百姓也是极为优待,那也是六镇最为辉煌的时期。
当初破六韩拔陵之所以能够快速领兵起义,正是由于北魏后期六镇地位下降,戍边的将士和百姓生活艰难所导致,他将自己的第一个村子和第二个村子取名叫沃野村和怀朔村,未尝没有缅怀六镇那个辉煌时代的意味,也能快速地笼络这片大地上自北魏而来的六镇边民的民心。
而破六韩拔陵之所以如此急切地在短时间里就将怀朔村的防御加固到如此地步,就是因为怀朔村旁边的奔马原。
整个奔马原占地大约有1600平方公里,地域范围囊括了破六韩拔陵麾下十三村中除了东南四村之外的其余九村,从东北到西南纵横80余里,怀朔村刚好处于东南边界的凸角位置,再往西南行进一两里路就能遇到那条将赵安麾下三村与北方阻断的无名山脉。
在怀朔村的北面,紧邻的就是贺拔家麾下的龙城村和武川村。
破六韩拔陵与贺拔家之所以从降临混乱大陆开始就一直相互争斗厮杀,除了他们以往处于天然的对立面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争夺奔马原的资源。
在赵安他们现在所处的这片陆地上,包括赵安、破六韩拔陵、贺拔家三股势力在内的所有领地范围,其实都还只是这片大陆东南角靠近海岸的狭小区域,奔马原就是这一片区域内唯一的一块草原。
在奔马原上不仅生活的牛马羊等野生群落,还是一块天然的牧场,这对于主要以游牧民族为主的破六韩拔陵势力和龙城贺拔家势力而言,自然是必争之地。
所以,从来到混乱大陆建立沃野村和怀朔村开始,破六韩拔陵就一直不断在派遣奴隶加固怀朔村的防御,这才能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建成如此规模。
当然,这也得益于怀朔村紧邻那条无名山脉的缘故,可以就近在那里开采到大量的石材。
不过,从怀朔村城墙上所遗留下来的打斗痕迹和一些尚未清洗的血迹来看,这里明显这两日才经历过战斗。
此时,在怀朔村的村外,两支军队正在草原上进行着对峙。
在靠近怀朔村这边,正是在破六韩拔陵亲自率领下从沃野村赶来的2000大军,900多草原骑兵列阵在前,1000多步卒居后。
骑兵队列的前军中央位置,一杆草原狼骑迎风飘扬,将旗下方身着甲胄的破六韩拔陵居于前方,拧眉打量着前方。
对面人马的军威之盛,让人侧目。
而在破六韩拔陵的身侧,麾下大将孔雀立于左侧。
在距离破六韩拔陵他们不到500米的对面,一支人数仅有800余人的队伍同样是严阵以待,正是龙城贺拔度拔麾下的大军。
与破六韩拔陵麾下队形稍显散乱的草原骑兵不同,对面的这一支军队的最前方是由一队装备精良,人数大约在200人左右的骑兵居于前阵。
前阵中央,一杆红黄相间的旗帜迎风飘扬,旗面上刻有一个大大的魏字,正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将旗。
将旗下方,40多岁的贺拔度拔策马而立,他的三个儿子则居于两侧。
在贺拔度拔的左侧,是一个年近三十的男子,身上略带有几分书卷气质,正是他的长子贺拔允。
在贺拔度拔的右侧,则是两名二十出头的青年,个个面容英伟,身姿魁梧,一人手中提着一杆七尺长槊。
这两人则正是贺拔度拔的二子贺拔胜,以及三子贺拔岳。
在这龙城贺家一门四杰中,个个皆以勇武知名,就连面有书卷气质的贺拔允也不例外。
这其中,眼下当以贺拔岳的武艺最高,拥有七品实力,贺拔度拔和贺胜两人次之,为六品,长子贺拔允实力最弱,为五品。
此时,在与破六韩拔陵的大军对峙之中,贺拔家父子四人的脸色也并不好看,特别是力主促成这一战的贺拔岳更是面沉如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