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大名城由于没有了超级宗门和一流门派管辖,此地也就成了不少江湖散人的少数立身聚集之所,各种二三流乃至不入流的宗门、家族、武馆遍地开花。
后来,魔门各宗派也往大名城钻,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在这里建立窝点,从此大名城就变得神奇起来。
比如外面贩来的私盐、贼脏什么的,全都是在这里倾销流出,除了酒业闻名,大名城走私、销赃也是声名遐迩。
但神奇就神奇在,也许有了以前江湖门派厮杀的腥风血雨在前,大名城在鱼龙混杂中,并未发展成一个血腥黑暗之城,反而在走私和商贸这些东西刺激之下,变得非常繁华昌盛起来。
加上城内大大小小门派林立,正魔并存,武风极盛下,大名城的江湖味儿很浓,自然而然形成了一套独有的江湖规矩,大家都靠江湖规矩办事。
更神奇的是,大名城官府平日除了治理民生,负责日常治安,还负责做一些城内的契约、比武、公正、裁决等事。
正魔两道江湖人在大名城也都很给官府面子,因为在江湖规矩之上,他们还需要一个公证方,官府无疑就是他们的不二选择。
这些都是李远牧几人来到大名城后打探到的消息,这座神奇的重城让他们哭笑不得,果然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但也恰恰是大名城这种特殊,成就了城内神奇的氛围和神奇的相处方式,也成就了大名城的繁华和富裕。
看来这大名城知府‘仲广’是个有趣之人,李远牧心中默默记下了这人的名字。
在沉思中,两辆马车驶出了大名城,往归程的第二个目的地而去。
........
泉城,因境内泉水众多而得名,是青州最重要的大城之一,素有“天下第一泉”和“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
正月二十一日下午,李远牧一踏上这片齐鲁大地,就感受到了不同于其他城市的风光,特别是佛教的僧人、和尚还有一些佛教文化,在街道上随处可见。
李远牧在泉城内一处大客栈中入住,随后和汪雨花、宋强两人步行上街,打探和摸索起了这座京城以北的重城。
随着他们逐步探听下来,心内渐渐沉重。
泉城官府县衙在城内几乎就是个摆设,平日里饱食终日,基本不干什么正经事。
而泉城的管理,竟是由三个佛门宗派把持,这三个佛门宗派,在泉城将佛教世俗化、普及化、迷信化。
因为佛教传播没有障碍,导致泉城的百姓十有七八都信仰起佛教,一些即使对佛教无感之人,在泉城却也不敢说佛教半句坏话,否则就是异端,可以直接被佛教的狂热信徒打死而不负半点责任。
大多数的佛教信徒,也奉行着佛教的无为理念,多数都是随遇而安、不事生产的坐吃山空,狂热者甚至整天神神叨叨,想要证得解脱和涅盘。
这个齐鲁大地的重城,俨然成了这三个佛教宗派的后花园,在泉城内予取予求,为宗派发展壮大。
夜幕笼罩已久,李远牧大步回到客栈房屋里,和汪雨花和宋强两人相对而坐。
他嘴角冰冷一笑,轻轻开口:“这么一座京城以北的重城,在京城甚至可以说对泉城毫无设防,这泉城内就是这等光景?”
汪雨花面色沉重,拱手对他道:“殿下,臣之前也听说了泉城佛教盛行一事,只是没想到已经严重到如此地步。”
“泉城总督和知府是谁的人?”李远牧稍稍冷静下来,口中问着。
“殿下,青州地界比较复杂,晋阳王为了避嫌,总督应该是兵部尚书的人。泉城知府则名声不显,臣没有留意。”汪雨花一边沉吟一边缓缓说道。
“呵呵,好一个佛门,当真是好手段,这是把大秦的城市和百姓,当成自家的牧场了?”一想到这个,李远牧心中就抑制不住怒火,他咬着牙,眼神中尽是寒意。
“这三大佛门宗派,汪督主可有印象?”他强行压下怒火开口,此时发怒也无济于事。
汪雨花沉思了一会,徐徐道出口:“殿下,大秦佛教主要有八大宗派。”
“一是三论宗,二是法宗,三是天台宗又名法华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宗,七是律宗,八是秘宗。”
“臣今天已经打听到了,泉城的三大宗派,分别是法宗、净宗和秘宗。”
等汪雨花讲完,一直沉默的宋强也开口了:“老爷,我今天从一位老者身上也打探到一些消息。”
“泉城本来是富饶无比、风景优美,但因这三大宗门在城内打造了一个万佛山和万佛石窟的缘故,城里的光景大不如从前直至衰落到现在。而且,由于城内名门世家和高层不事生产,不抓经济,导致泉城的物价越来越高。”
“一旦有点大风大雨,许多在温饱线上挣扎的百姓就会被活活饿死,佛门还美名曰解脱去往西天极乐,从此不用受苦。”
宋强一改昔日吊儿郎当的模样,他面色严峻,手中拳头死死的捏着,青筋暴露而出,可以看的出来也是憋了一肚子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