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提前安排援军
北境,雁门关。
自蒙古五十万大军横陈关外二十里后,便不断派出小股军队前来雁门关叫阵。
最多一次派了十万军队带着投石器做先锋进攻,并佯装成后边大军要总攻之势。
成功引诱烽火台上弓弩手发出了三弓床弩和神臂弩的几波箭雨,蒙古大军丢下一地尸体一战即退。
烽火台上,雁门关士兵被投石器砸中的弓弩手也死伤不少。
蒙古大军试探完之后,改变了进攻策略。
一小股一小股的蒙古骑兵策马奔向大秦和蒙古国边境线远处。
大秦和蒙古漫长的边境线上,除了雁门关,还有一些防御薄弱的地方。
蒙古的小股骑兵攻进这些防御薄弱之地,开始在北境土地上各处村庄烧杀抢掠。
一时间,北境烽火四起,各处无城墙保护的百姓们四处逃亡躲藏。
晋阳王府正厅,晋阳王陈量正看着送来的太子信件。
世子陈雪风坐在下方,看见父王看完信件后便迫不及待的开口:
“父王,太子信里写了什么?”
陈量看了一眼世子,沉声道:“这信是十三拿给你的?”
“是的,父王。”陈雪风点头。
“太子这是早就有所准备了,他要晋阳城的士兵出城剿灭作乱的蒙古骑兵。”陈量叹着气,眉头罕见的皱了起来。
“太子这命令...父王,那我们该怎么办?”陈雪风小心的开口问着。
一会后,陈量眉头舒展开:“出兵!”
陈雪风惊呼:“父王,出兵杀蒙古骑兵,我们和蒙古可汗那边岂不是再无回旋之地?”
陈量平静开口:“世事便是这般,总要取舍。”
“小风,父王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蒙古靠着五十万兵马,能否颠覆太子、颠覆大秦?”
陈雪风不屑的一笑:“父王,别说太子和大秦了,蒙古这五十万兵马,能否攻入雁门关都够呛。”
“那些进入北境的小股骑兵,没有了大型的攻城器械,形同孤魂野鬼罢了。”
陈量眼中闪过欣慰,他缓声道:“既是如此,那太子的命令,我们拿什么理由抗命不遵?”
“而且,父王有着深深的直觉,太子对这北境之战,早已胸有成竹。”
“十三那些人,以及三千黑甲军你也亲自看过了,和晋阳城的士兵相比如何?”
陈雪风明白了父王的意思,只是他眼中微微有些不甘:“父王,但是我军出城剿灭蒙古骑兵,必定会有伤亡。”
“太子明显是故意在削弱我晋阳城的实力。”
陈量眼神幽深,淡然道:“小风,古人语,吃亏是福。”
“晋阳城在北境太过显眼了,若不付出一些,又怎么打消太子的疑虑。”
“父王和蒙古可汗那边,一切都是利益所然,太子兴许也知道了。”
“这次太子让父王出兵,可谓一石三鸟,你可懂了?”
看到世子若有所思的点着头,陈量才继续说道:
“小风你记住,太子现在已经是龙入大海了。”
“当今格局,你不能只看北境一方之地。”
“恭王那边最近的动作很多,蒙古国内似乎和恭王的势力有很深的联系。”
“这也是父王最不齿恭王此人的一点。”
“若恭王想靠着勾结蒙古来反叛太子、推翻大秦,父王只能说恭王此人,毫无远见。”
“就算能成功又如何?无非为人徒做嫁衣,还成了千古罪人,何苦。”
陈量脸上微愠,看着世子郑重的说了下去:
“在父王看来,恭王绝不可能成功,因为他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太子本身的势力。”
陈雪风惊讶道:“父王,你说的是十三那些人?”
陈量轻轻点头:“恭王只着眼朝廷和军队,却不知太子暗中还隐藏着大批人手。”
“十三那些人和军队完全不同,却有比军队更严密的行事作风。”
“据父王估计,大秦各大重城都有这些人的存在,更别说京城了。”
“加上东厂、西厂还有军队,恭王凭什么斗的过太子?”
他最后叹道:“所以,只要太子、大秦不倒,我们做好自己足矣,晋阳城便永远是我们的晋阳城。”
陈雪风点头:“父王,小风明白了。”
“总的一句,既要有防人之心,又不能失去了晋阳城这立足之地。”
“坐看世间风云变幻,无论太子和恭王还是其他势力如何,晋阳城都巍然不动。”
陈量欣慰笑着,随后威严的朝门口喝着:“来人。”
“传我命令,晋阳城十万军,点出六万分为两军,世子担任总帅坐镇晋阳城指挥,两个小王爷分别带领一军,出城剿灭北境作乱蒙古骑兵。”
........
早朝,太和殿。
李远牧吊儿郎当的坐在圈椅上,轻佻的看着众文武百官:“诸位爱卿有事上奏。”
大殿众人面面相觑,良久都没人出声。
“张首辅,你上次说啥来着,什么京城四营出兵剿灭叛军,会让京城陷入危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