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立业他们的出现,温安韧笑了起来,就知道下游只是对方的佯攻而已,正主就在眼前。
当他看到对方不过就是十艘大型的战船,心里更加放松了起来。
虽然在这十艘战船的周围有着大量的那种奇怪的小型战船,温安韧一点都不担心。
一进入到攻击的范围,废话不多说,旭日那边一阵阵箭雨接踵而来。
曾立业看到对方的主战船居然堂而皇之出现在最前面,也就是一字型战阵的最中心。
按理来说,对方的主战船应该会在后面坐镇指挥,前面会有护卫的战船。
这就能避免双方开战的时候,主战船首先受到攻击。
对方主战船跑到这么前,摆明就是看不起千羽的水师。
是不是旭日水师好久没碰到过像样的对手,开始狂妄起来?
不过,曾立业想了想,对方确实有狂妄的资格。
就算对方的主战船遭受攻击,也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攻下或者被击毁。
那两侧的战船就能迅速向前突出,把主战船给护住。
只有丰富的水上作战经验的水师将士,才能娴熟的配合,随时变换阵型。
温安韧也没有自大到目空一切,在攻击的同时,后面的那些中小型战船,这五十艘的大型战船两边向前突出。
他可不想给对方的那些小型战船找到空隙,从这五十艘大型战船的两边溜过去。
一开始,曾立业还担心,火球投射出去,砸不中对方的战船,就有点可惜了。
但看到对方最新的操作,曾立业没有了过多的犹豫,果断下令全线出击。
大量的火球从十艘战船上升空,让整个江面更加明亮了。
温安韧以及麾下的将士瞬间有点懵了,什么情况,对方把投石车弄到船上去了。
旭日的这些水师将士都被岸边的那些投石车关照过,对于火球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轰的一声,温安韧所在的主战船被一颗火球砸中。
那火球落在了船头后面不远地方,刚好是从温安韧头上飞过去的。
船上被砸出一个坑,有几个战士不幸被砸死砸伤。
这一幕让温安韧放松的心态顿时消失,先是一惊,接着是非常愤怒,被打脸了。
船上有的人忙着扑灭火源,有的人去抢救伤员,有的人组织反击。
温安韧冷静下来后,命令所有战船全线出击。
缩短与敌人的距离,对方的那些投石车就会失效。
况且自己这边大型的战船明显都比对方的多,撞也能把对方给撞沉了。
大型的战船能经受多轮的火球打击,但那些小的战船就没那么幸运了。
一颗火球砸下去,船毁人亡。
幸运一点的,火球还没落下之前,就及时跳入水中。
也正如温安韧所料那般,旭日的大型战船确实有天然的优势,一个撞击就能掀翻不少的千羽的那种小型战船。
曾立业看到对方向自己这边杀来的时候,就知道对方的意图。
这个时候,还没到跟敌人拼命的时候。
曾立业下令,大型战船往后撤,小型战船继续冲上去跟敌人纠缠。
千羽的这十艘战船有点特殊,在船身的两侧都安装了轮桨,这是仿照中国南北朝整出来的车轮船。
这种船不用掉头,可以直接倒退。
当时参与制造这些船只的那些工匠,对木千羽的崇拜之情到达了无以加复的地步。
就是因为如此,千羽上下动用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才弄出这十艘之数。
制造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难题,也经历了多次的失败,最终还是成功了。
参与制造的所有人员,全部被监察司和军情司严密监控。
这些人上三代都被查过精光,坚决不能轻易的放一个敌方探子进来。
木千羽知道这项技术,远超于投石车和投石机的意义。
之前他也没有第一时间想起这事情,也是在后面攻入到盛州,知道要面临水上作战了,这才他疯狂的去回忆关于船和水战的历史。
最开始想到的是欧洲那边的历史,是一个年轻人向当时的法国皇帝拿破仑提议在战船上安装蒸汽机的建议,结果被拿破仑拒绝了。
那个年轻人一气之下跑到了英国,这建议被英国的当权者接纳了,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日不落帝国。
但是蒸汽机这个东西太遥远了,而且以这个时代的工艺,连铁船的还没造出来,有点好高骛远了。
接着,木千羽想到了当年郑和下西洋以及想到了宋朝的泉州。
在历史书上,介绍宋朝的时候,会特别提到当时的经济。
然而在繁荣的宋朝经济中,泉州有着极大的贡献,那里有极多的船坞和大量的造船工匠。
所以,历史书上重点描述了这个地方,以及这个地方的造船工艺等。
在明朝的时候,郑和下西洋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节点,对中国对世界意义影响深远。
也是拥有极高的造船工艺,才能制造出大规模的船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