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山县回来,木千羽打算去老师那里问问,关于学堂的事情大概怎么搞。
木千羽记得在现代读书,交学费,领课本,上课,基本都是这些流程。在古代办学估计是差不多的样子,无非是收点学费,然后领书籍,先生授课。
不对,这个时候木千羽想起了一件事情,现代学生读书,那些课本国家早就印好的。旭日这里可是没有这些的,除了蔡氏学堂,其他的私塾哪来那么多课本?
木千羽找到了老师慕文韬,只见老师在竹简上写字。自己的印象中,竹简上的字不都是刻的吗?
木千羽可不敢问为什么,自己原来肯定是知道的,再问就是明知故问了。
后来通过私下了解才得知,古代的竹简有刻的,但大部分都是用毛笔写的。因为做竹简用的并不是新鲜的竹子,而是要先在火上烤,使其脱水,直到竹片表面渗出水珠,颜色变成青色的时候,就可以编简了。这就是所谓“汗青”的来历。
由于做简的竹片是脱水的,所以有一定的吸水性,墨水沾上后,会渗入内部一定的深度,所以,写上之后,即使用布去擦,也不会掉的。如果写错了字要修改,就需要用小刀把表面渗了墨的一层刮掉,重新书写。我们现在管写文件的干部叫“刀笔吏”,也是这样来的。
木千羽向老师打听了学堂的事情,听老师的介绍,原来办学堂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首先要有教材。南归这里的儿童有不少,需要的教材数量挺多。教材都是用竹简编写,耗费的时间很多。
这个工作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首先书法上要过得去,其次文化程度要高,至少要把教材上的字都认全了。
整个南归文化程度高的,一个巴掌都能数的过来,师父师母,自己加上娘子慕淑云,还有谁?
之前蒲文滨有负责过衙门里面的资料编写,算上他一个,其他认识字的人有不少,真正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就这些人了。
师母在帮忙照顾娘子慕淑云,自己在忙里忙外,蒲文滨要准备接手落叶商行的事务,就剩老师一个人在编写竹简。
以老师认真的态度来说,编写完之后肯定是校对多次的,又耗费更多的时间。
木千羽不由感叹,蔡氏家族那种规模化的办学模式就是强,要人手有人手,要先生有先生,什么都不缺,怪不得可以执天下文坛之牛耳,不佩服都不行。
老师还告诉木千羽,上学有上学的规矩,最好能帮那些孩子裁缝一些读书人的衣服。虽然这里比不上蔡氏学堂,但为了让学生拥有本该有的精神面貌,穿着得体很重要。
这个时候,木千羽才想起电视上关于读书人的穿着打扮,身穿白色的儒服,头带白色的头巾,脚穿白色的鞋袜,腰带上垂着一块绿色的玉石,手执折扇,洒脱不凡。
老师的建议是对的,人靠衣装,马靠鞍。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通过服装就可以辨别出读书人的样子,对读书会多一种憧憬。
在现代社会的学校里,有校服和没校服的学生,精神面貌会有较大的差别,虽说不是绝对的事情。
这里的孩子原本就没有读书的机会,而且这里还是第一次开始办学堂,那么所有的东西都要准备好。
刚开始是比较难,可一旦养成了一种风气,这里读书的气氛就会浓郁起来。
衣服的事情只能找水族帮忙了,做衣服的材料和巧手唯有水族人才具备这个条件。
刚想拜访水族人,木千羽收到了来自于朝廷的公文。
公文告知,由于凌江水利工程建设完毕,朝廷从下半年开始恢复让囚犯流放到南境的政策。
没有这个公文,木千羽都忘记了,这里是朝廷流放罪犯的地方。上次接收的是蛮族,以后接收的是真正的犯罪之人了。
这些罪犯的安置是一个大问题,放到南归哪里都不合适,要给他们住的地方,在他们干活的时候要派人时刻看守。
一个不走运,来一个超级狡猾的罪犯偷跑,事情就闹大发了。
木千羽顿时感到有一丝头疼,衙门里面有修大牢,扔到里面再合适不过,可是这些罪犯要弄出来干活,肯定会在阳平这里活动,影响到这里人安全问题。
这样子的话,新开乡那边也不适合,更何况他们那边连牢房都没有,总不能在那边干完活,再压回这边吧。
落叶谷是好地方,可落叶谷涉及到很多食物的制作,还有一个担忧的就是罪犯里面有没有那种超级演说家,能煽动蛮族人暴乱的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自己把南归的特殊地理环境都忘记了,流放的圣地。
木千羽刚才在为学堂的事情发愁,现在又为朝廷的公文发愁,县长的位置不好坐。
咦!木千羽脑海中突然想到一个办法,芦苇荡那边不是有很多小岛的陆地吗?
找个大一点地方建一个监狱,在自己的记忆中,电影中出现在有水的地方修建的监狱,想逃脱的难度非常大,就算给他跳到水中,那边可是有鳄鱼的地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