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陈玉成部突破敌军在天京西南所筑长壕。而城内镇妖军抛掷的火罐落入清军副将雷安邦营内,引起火药轰发,该部随即外逃。附近清军闻之大惊,也纷纷撤出营外。
太平军乘敌人混乱之机,前后夹攻,半日之内,将江南大营西半部的五十余座营垒全行攻破,歼灭清军总兵黄靖以下5千人。
张国梁闻西路有变,率兵救援,见营盘已失,只得仓皇退回。破坏上方桥,企图固守小水关以东各营垒。太平军突破敌西南长壕,内外会师,重围已解,士气更高,便连夜乘胜猛攻。
清军军营四处火起,江南大营总部所在地小水关大营也被攻破,和春等率残部经石埠桥乘船逃往镇江。江北及九洑洲一带清军也随即逃遁。
于是,重建后围困天京两年多的清军江南大营又被摧毁。太平军缴获了大量枪炮、火药、铅子,以及白银十余万两。
此次战役胜利,达到了预期作战目的,成功解除了清廷对天京的围困,标志着太平天国形势得以缓解。但是,由于指挥部的战略思想局限于力保天京,因此,这次战役规定的作战目的过于拘谨,只图解围,不图歼敌。
这就导致二破江南大营的战役会战缺乏追击阶段,打成了击溃战而不是歼灭战。一般说,一个进攻性的战略会战,其胜利的主要果实要在追击中才能得到,因此,追击在进攻会战中自然要比在防御会战中更是整个行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当4月5日太平军在正面和侧翼取得大胜,和春、张国梁在马巷口突围向镇江方向逃窜时,李秀成没有下达追击令。这次经过精心组织的战役,未能彻底歼灭敌人。致使江南大营2万溃兵流窜镇江,后转入东南一带,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而此时,久居深宫的天王万岁,闻到江南大营已破,非常高兴,决意封赏群臣。于是急招干王洪仁玕,商讨封赏事宜。
干王随即向天王解释到,天三驸马、忠王、英王等人,个个手握重兵,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建议天王乘机大肆封王,分化各王手中的权利,以便中枢掌控。天王听后,深以为是,决定大肆封王。
封李世贤为侍王、黄文金为堵王、吴天佐为幼顾王、吴天佑为战王等等,一口气是封了10多个王,令人瞠目结舌。
天王的圣旨还未到,吴天佑就得到了消息,气得是破口大骂。这个死老头子坏的很,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也做,真是服了他了。
他一个王爵封出去,就只是一纸圣旨而已,自己没半点损失,可下面的人就要遭殃了。自己是王,部下也是王,这怎么管?这人心乱了,各自猜疑,还怎么打仗?麻蛋。
自己其实早就知道洪秀全滥封王爵的事,只是前段时间忙于打仗,把这事给忘了,没有提前准备应对方案。幸好自己的势力还不够大,这次部下并未封王。否则就被动了。
吴天佑立即让人把贾绍明和杨文才招过来,加上覃超一共四人,在书房里密谈。
“这次大战,天王大封群臣,我封为战王。封王的圣旨已经从天京发出,3日后就到。英王、忠王的许多部下都已经封王。现在我扬威军还未有封王的,可这是迟早的事。”
吴天佑没有任何掩饰,直接把问题摆了出来。杨文才是老于世故的人,一听这事,便是脸色一沉,哪还不明白天王的用意。
王爵啊,对人的诱惑力实在太大,又有几人抗拒得了。如果以后扬威军的师帅们也封了王,扬威军的人心也就散了。继续再多封几个,怕是连扬威军都没有了。难怪军帅火急火燎招他们密谈,这天王老儿这手玩得是太狠了。
杨文才首先起身说话:“天王的这次封赏,就是要用大义的名义,消除英王、忠王对军队的控制,这不是阴谋,是阳谋,估计英王会接受,忠王会忍受。
仅仅是这样,其实和我扬威军没任何关系。但是,如果我军不早做准备,部下封王的事,很快就会在扬威军中上演。
我建议,第一,军帅应该回天京一趟,拜见干王、觐见天王。暂时打消中枢的疑虑;第二,停止扩军,停止私自征伐,以免再次引起中枢的注意;第三,实在拖不住了,只能学翼王,远走高飞。”
贾绍明:“杨次幕所言极是。天王这次玩的是阳谋,他现在是要搞乱英殿、忠殿,下一个就是我扬威军了。为了有效避免中枢的猜疑,我建议,我们引镇妖军进驻。并协助镇妖军攻占绍兴、宁波、台州三府。”
贾绍明话语刚落,吴天佑眼前一亮。嗯,这个嘛,有点意思。
扬威军的战力在这摆着,要想让中枢放心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只有紧靠中枢,让他们认同自己,扬威军才可以赢得发展时间。
既然自己现在还有一层“天三驸马”的身份,是该抽时间去会会这个老丈人了。最好能打消他们的顾虑,把自己当成自家人。
“我还未曾觐见天王他老人家。我已决定,进京面圣。临行前,你们有什么提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