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五,联军继续在新加坡西岸登陆,人数已经超过2.5万人,部队正从北部阵地出发,分北、东两路攻击前进,扩大占领区。向北攻击依旧是获得突破,但向东攻击却遭到华军的强烈抵抗,死伤惨重,并没有取得半点突破。
这等于联军是在沿着新加坡岛的海岸前进,战线被越来越长,形成了一字长蛇阵。
上午九点,联军警戒船在北方的柔佛海峡方向发现华国海军三艘战舰,这是华国太平洋舰队的明太祖号、漳州舰和延平舰,伊万诺维奇立即率领俄、奥、荷三国23艘战舰迎了上去。
太平洋舰队在4公里就开始炮击,而且漳州舰和延平舰都徘徊在4公里的距离上游斗,明太祖号则前进到3公里的距离上攻击,边打边撤,不给联合舰队接近的机会。
同一时间,南方舰队也从新加坡海峡的东面对联合舰队发起攻击,英国25艘铁甲舰迎战,战况却激烈的多,南方舰队的7艘战舰,全部都冲进了3公里的交战区和英国战舰交战。
英国战舰以查德斯的旗舰米诺陶战列舰为主,米诺陶战列舰排水量吨,与华军俘获的诺森伯兰号以及在南洋海战中击沉的阿金考特号同属米诺陶级战列舰。
第二号主力战舰是苏丹号,排水量9439吨,主炮是8门10英寸254毫米前装线膛炮,时速14.13节。
接着是三艘壁垒级改装的木壳装甲舰,皇家阿尔弗雷德号、热忱号、却敌号,排水量6815吨,10门9英寸229毫米前装线膛炮,航速12.5节。
后面是四艘大胆级铁甲舰:大胆号、无敌号、铁公爵号、前卫号,排水量6106吨,10门9英寸229毫米前装线膛炮,航速13.5节。
还有16艘排水量5千吨以下的铁甲舰,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不过,和以往的英国战舰一样,所有的铁甲舰都是侧舷炮设计。如果双方以战列线战法作战,或许这些战舰威力非常巨大,可是南方舰队会这么跟他们打吗?
南方舰队第一列是魏武帝、魏文帝、魏明帝、宋真宗四艘巡洋舰,1公里后是福宁舰、邵武舰、建宁舰三艘轻巡洋舰。照条例,华军在进入4公里范围内立即开炮,第一列战舰一直前进到3公里左右才停止前进,改为巡游缠斗。
南方舰队这种利用射程优势的远距离攻击方式,让英国战舰无从下手,只能仗着战舰数量众多,直接冲过去对战。不过英舰往前冲,华国战舰就往后撤,英舰又跑不过南方舰队的战舰,一直在被动挨打。
当然,现在这种没有瞄准系统的远距离交战,拼的就是官兵的实战水准,拼的就是运气、拼的就是火力覆盖下的命中率。哪怕是命中率只有1%,那我就打100发,他总会有很大机会命中了吧。
7艘战舰集中火力攻击处于前沿的英舰苏丹号,42门主炮10分钟内倾泻了足足150发炮弹,苏丹号身中四弹,整艘战舰是浓烟滚滚,可苏丹号厚实的装甲并没有被击穿,都是表面伤,没有伤到要害。
不过,苏丹号还是调转船头撤向后方,暂时躲避华军的攻击。
开战不足20分钟,华军的这招下马威,顿时让英舰各舰长胆寒。苏丹号是整个舰队里装甲最厚的战舰,连它都被打成这样,其他战舰如果承受同样的攻击,只有被击沉的份。
这次,旗舰魏武帝号把目标转移到苏丹号附近的铁公爵号。而随着魏武帝号开炮,南方舰队纷纷瞄准铁公爵号。而铁公爵号的舰长则是一脸死灰色,知道华国舰队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传令战舰立即规避,掉头向后方撤退。
说时迟那时快,华军战舰的炮弹顷刻间就朝自己战舰成片地飞来,在四周炸开,铁公爵号是左躲右闪,依然没能避开这种集中攻击,10分钟内身中三弹,最要命的是一发260毫米的炮弹,在前舷水线下撕开一个大口,海水哗哗地往里灌,根本堵不住。舰长无奈,只得下令弃舰。
15分钟后铁公爵号沉没,成为这次海战中首艘被击沉的铁甲舰。
趁着南方舰队攻击帖公爵号时,英国舰队迅速拉近了双方的距离,英舰也不理什么交战手册,直接在2.5公里就开始炮击。但进入2.5公里攻击的只有四艘战舰,无法形成更密集的炮火覆盖,只有宋真宗号被一发炮弹击中,造成几名水兵伤亡,并没对船体造成伤害。
南方舰队再次拉开距离,攻击英舰。这次瞄准的是冲在前列的无敌号。
为了吸取上次被敌舰逼近的教训,这次华军战舰是边打边退,始终保持在3公里的距离上。毕竟魏帝级巡洋舰是商船改装过来的,和明帝级、宋帝级巡洋舰的装甲没法比,9英寸以上的炮弹扛不住几发就得玩完。
不过,这样也造成舰队命中率下降,打了8分钟才命中一发。只是这一发就在无敌号甲板上砸开了一个大洞,造成蒸汽泄漏,船速迅速下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