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进宫这天,恰好是三月三。
路女官特意早起给明珠梳妆打扮,看着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主子,忍不住夸赞道,“郡君,要戴哪个项圈?”
梳妆台上,摆放着五个项圈,其中两个是南荣修送的,一个是杨氏送的,另外两个是明珠特别定制的。
明珠看了一眼,“选有合欢花图案的吧,正好与额头的花钿相呼应。”
这条项圈,是南荣修送的,项圈下的流苏吊坠,恰好是合欢花。
项圈一戴,口脂一涂,让原本就出色的容颜更加生动鲜活。
这样的人间绝色,即便是路女官天天看到,也忍不住惊艳。
“郡君,您这般出门,怕是又被一群人追着跑,出于安全考虑,奴婢便做主让绣娘准备了几张面纱。”
托盘上,放着几张颜色浅淡的面纱,只一眼,明珠便能看出它们是用天蚕云上锦制作的。
“有人追捧,书名我们受欢迎,大大方方的接受便是,遮遮掩掩反倒显得我们矫情。”明珠语气轻柔,“收起来吧。”
路女官依言将面纱收起来。
“苏公公,去看看洪大人准备好了没有。”
苏公公前脚刚要出去,就看到洪三走了过来,两人相互颔首算是打了招呼。
“郡君,一切就绪。”
洪三的声音传进屋内,明珠随之起身,“出发。”
一百名青吾卫开路,两只身材优美的白鹿拉着华丽的车驾,架势十足的往皇宫而去。
出发的路上,尽管有青吾卫开路,却依旧挡不住‘粉丝’的热情。
有的人一路跟在仪仗队后面;有的人将身子探出窗外,只为目睹明珠的风姿;有的人则是丢出香囊,大喊人间理想沈郡君;有武功基础的,爬到屋顶,从长安街一路追到皇城。
不过两刻钟的路程,硬是走了一个时辰才抵达。
“郡君可算是来了。”
车驾刚进皇宫大门,魏公公便迎了过来,“咱家等的花儿都快要谢了。”
“路上堵车,让公公久等了。”明珠大大方方的说道,丝毫没有晚到而愧疚。
“在京城也能堵车的,恐怕只有郡君有这个魅力了。”魏公公笑道,“前两天的事情,咱家也听说了,还好郡君和少主机智,率先一步御剑离去,否则大家激动起来,真不知道会怎样。”
“我也没想到,大家会这么激动,若不是少主冷静,我们恐怕要被堵在东市里头了。”
明珠轻笑出声,“我听下边的人说,我与少主逃跑的画面被许多人画了下来,现在街头小巷到处卖着我们的画卷。”
“这样的盛况咱家还是第一次见,若不是亲眼目睹,咱家是万万不敢相信的……这只能说明,郡君深受大家喜爱。”
“不过是比大家多几分幸运罢了,待我回羲和城,大家便不记得沈郡君是谁了。”
“郡君谦虚了,大众的眼睛是雪亮,若您身上没有闪光点,大家也不会那般疯狂。”
说话间,两人来到大殿外。
“羲和郡君到!”
大殿中,元隆帝端坐在龙椅,龙案两侧,分别站着六部尚书、瑞王、林祭酒等大臣。
明珠一看这阵势,便知道今天不只是‘谢恩’这么简单。
“陛下!”
明珠来到大殿中央,朝元隆帝行了个扶额礼。
“郡君不必多礼,请坐。”元隆帝指着龙案佑侧的椅子。
“多谢!”明珠大大方方的坐了上去。
刚坐好,胡尚书就带头见礼,“羲和郡君!”
“诸位大人,别来无恙啊。”明珠笑道,“多年不见,诸位风采依旧呀。”
“昔日一别,郡君还是个小姑娘呢,如今再见,郡君都是大姑娘了。”胡尚书摸着胡子,感叹道,“时间过得真快啊,一眨眼便是五年。”
五年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却有很多事情在不变的更新变化。
如明珠,从小姑娘变成了及笈的大姑娘,从乡君到郡君;如工部,从水车到修建大坝,都取得喜人的成果;如户部,因青微草的出现,每年省了千万两开支……
“没想到胡尚书还记得。”
“不是老夫记性好,是郡君让人印象深刻,想忘记都难。”
为了有说服性,胡尚书举例道,“郡君不在京城,恐怕还不知道,稻花村的村民为了感谢郡君,特意在君郡当年搭棚的河畔,立了个石碑,每到六月,便去烧香祭拜。
如今的稻花村,成了祈福村。
两年前,村长还特求大国寺的大师,为河畔的榕树开光,方便前来祈福的人挂许愿签。”
“听胡尚书这么一说,我都现在去稻花村看看了。”
“稻花村哪天去都行,不急于这一时半刻。”卢尚书如同一个千年老狐狸,笑眯眯的看着明珠,“郡君难道就不好奇,为何六部尚书和内阁大臣都在么?”
明珠很配合,“为何?”
“自然是为了一睹师叔祖的风姿呀。”瑞王谄媚的走过来,“师叔祖应该渴了吧,小王给您老人家泡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