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孙策看来,这些世家是需要有人教训他们一下了,免得他们到处乱伸手,不该伸手的地方,他们也敢伸手,真是太过分了。
但是孙策也知道,自己还不能和这些江东世家直接翻脸,自己还需要他们的支持。
如此,借外人的手收拾一下他们,让他们老实一点,乖乖听话,是很好的一步棋。
只是,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像孙策所想的那样。
袁术到了扬州,直接来了个扫地式的清理,也清理得太干净了,直接抄家灭族的,都有十来家,其他的,虽然存活了下来,但也是元气大伤,大不如从前。
这些世家遭受了如此劫难,心中自然充满了怨恨。
只是这怨恨向谁发作呢?向袁术发作,这些世家不敢啊,好不容易才把路中悍鬼袁公路送出了扬州,这要是再把他招惹了回来,不是又要遭一次劫难嘛。
不能向袁术发作,那向谁发作啊?这些世家选择了向孙策发作。
在这些世家看来,我们大家支持你孙策担任扬州牧,你就应该感恩戴德,带着我们大家吃香的、喝辣的,这才对嘛。
可是你孙策是怎么干的呢?你把那个路中悍鬼袁公路招到扬州来,让他来收拾我们,实在是太过分了。
孙策是袁术的干儿子,这事谁会不知道呢?在这些世家的眼中,袁术就是孙策招来对付他们的。
于是,满腔怨恨的江东世家,借口被袁术清理了一遍,元气大伤,无力支援孙策了,开始大幅度减少对孙策的各项援助,有些世家甚至是直接断掉了对孙策的援助。
然后,孙策发现,他快要养不起麾下的八万士卒了,既缺钱又缺粮啊。
那些世家会没钱没粮吗,当然不会。朝廷搞的南方大开发,那些世家不但是出钱出粮,还派出了大批人手去参加。
对于这些世家来说,与其把资源花到孙策身上,不如花到南方大开发那边去。
世家们把账算得很清楚,追随孙策,把资源花到孙策身上,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孙策打下了夷州岛之后,在夷州岛给他们分点土地,让他们做个大地主。
但是,跟随朝廷去搞南方大开发,那是真的有封地拿啊,拿了封地之后,那就是土皇帝了啊。如果后辈争气的话,说不定还能以封地为基业,打下一片江山,裂土封王啊。
在孙策和朝廷之间,在大地主和土皇帝之间,江东世家果断抛弃了孙策,选择押注朝廷,把资源都拿去搞南方大开发去了。
所以南方大开发一开始,孙策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面对江东世家的选择,孙策能理解,但是不接受。
骄傲的孙策,自信的孙策,面对缺钱缺粮的困难,不愿意向这些世家低头,不愿意低三下四地祈求他们的施舍,选择了尽起麾下大军,直奔夷州岛,准备一鼓作气拿下夷州岛。
在孙策的心里,其实一直都在想着,要拿下夷州岛,把夷州岛作为孙家的基业,把孙家都搬到夷州岛上去。
一方面,拿下夷州岛,立州封王,是孙坚的遗愿,孙策想替先父完成这个遗愿。
另一方面,孙策也不愿意留在扬州,或者说,不愿意留在大汉。
孙坚被黄忠一箭射死,孙策虽然也怨恨黄忠,但是,孙策更怨恨的,是刘表和刘焉,甚至连刘备,孙策也是怨恨的。
在孙策看来,刘表和刘焉是害死孙坚的直接凶手,而刘备代表朝廷,没有制止刘表和刘焉的出手,没有帮孙坚一把,那就是帮凶。
要知道,那时候,孙坚是大汉的扬州牧,是大汉的臣子,面对荆州牧和益州牧的威逼,大汉朝廷一句话都没说,这已经说明,大汉朝廷是支持刘表和刘焉的,已经放弃了孙坚。
可是,孙策还没法为孙坚报仇。
找黄忠报仇,不行。不说黄忠已经是先天高手,实在是打不过。就说黄忠是在光明正大的对决中,击杀了孙坚的,如果孙策因为这个去找黄忠报仇,会被天下人瞧不起的。
找刘表和刘焉报仇,也不行。这两人都是占着大义,要为大汉寻回传国玉玺,所作所为,合情合理合法,没法指责。孙策如果去找这两人报仇,在大义上,是说不过去的。
况且,孙策是知道的,自家的父亲,确实是把传国玉玺给昧下了。从大汉的角度来说,刘表和刘焉这两人,还真没做错。
当然,传国玉玺现在不在孙策手里了,去了哪里,孙策也猜得到。只是孙策也不能说。孙坚宁愿死,都不肯说出真相,孙策又怎么会往外说呢。
至于找刘备报仇,就更不行了,孙坚的死,怎么也算不到刘备的头上,孙策可以怨恨刘备,但真的没理由找刘备报仇。
所以,刘备在召开大朝会的时候,身为扬州牧的孙策,心有怨恨,根本就不去参加。
这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偏偏还没法为父报仇,难以释怀的孙策,其实早就想走了。
孙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拿下夷州岛,到夷州岛去称王,远离扬州、远离中原,远离大汉,远离这个让孙策怨恨、伤心的地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