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罪,那朕就跟你说说,让你死个明白。
阚泽,你既是来献降书,为何降书之中没有约定归降之期?
降书之中出现如此粗陋的错误,还敢来骗朕!”
阚泽听了刘逸的话,一身冷汗瞬间就下来了。
他心道黄公覆害人不浅,自己来面见这位大汉皇帝本身就是在鬼门关走一遭,现在又出现这么明显的错误,这是要让自己死吗?
刘逸看着阚泽,期待着他的表演。
在刘逸的印象中,上一世阚泽是反驳曹操,称‘背主作窃,不可定期’,从而骗过了曹操。
哪知阚泽现在却连连对刘逸叩首道:
“陛下明察秋毫,此事都是那黄公覆所为,于臣没有关系。
臣来献诈降之书,也是出于无奈啊!
如今被陛下识破,可见陛下神文圣武,至圣至明!
臣愿戴罪立功,只求陛下能饶臣一命!”
刘逸听了阚泽的话有些发懵,咋回事,这还是自己印象中不惧曹贼、临危不乱的阚泽吗?
刘逸本想诈一诈阚泽,让这货临场发挥一下,把自己蒙骗过去,这个事也就算了。
哪知自己却高估了阚泽的心理素质,或者说是低估了阚泽对皇帝的敬畏之心。
上一世的曹操在打赤壁之战的时候也不过是丞相罢了,阚泽面对他还能侃侃而谈。
现在面对刘逸这个大汉皇帝,稍有不慎心态就崩了。
“阚泽,你既然愿意为朕效忠,朕便赦你死罪。
把孙权和诸葛亮的谋划都说说吧。”
阚泽纠结道:
“臣也不知他们的计谋具体是什么,只知吴王命黄公覆诈降,想要趁机偷袭陛下。
陛下只要命麾下大军严防死守,应当没什么问题。
至于黄盖诈降之事,陛下可以不用理会,直接拒绝了就好。”
“有忠臣愿意归降于朕,朕为什么要拒绝呢?”
刘逸对阚泽笑道:
“阚泽,你回去告诉黄盖,就说朕答应他归降的请求。
不论何时来降,只在船头插青牙旗为号便可。”
“陛下莫不是要...”
“不必多问,做你该做的事,你今天的任务已经达成了。”
“臣...遵命。”
走出刘逸的大舰之后,阚泽依旧感觉脊背发凉。
陛下能说出这种话,明显是对江东军的谋划了如指掌,而且也不怕黄盖诈降。
孙权和诸葛亮还自以为得计,想要一战击破陛下,实在是太可笑了。
看来张昭的做法才是老成谋国之举。
自己现在参与到这件事当中,虽然危险,里面却也有不少好机会。
只要自己帮陛下把事办得漂亮,将来陛下击破东吴论功行赏,自己也有机会加官进爵。
阚泽回到江东之后守口如瓶,只是说自己以三寸不烂之舌骗过了刘逸,让刘逸同意了诈降之事。
孙权、刘备等人闻言振奋无比,诸葛亮摇着羽扇笑道:
“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刘逸自出道起百战百胜,也是时候让他吃一场败仗了。”
孙权沉声对众人道:
“我们虽然骗过了刘逸,可若想以火计破敌,还有不少麻烦要解决。
若无东南风,恐怕烧不尽刘逸百万大军。
除此之外,如果在进攻的时候刘逸将战船散开,只怕也难以一战破敌。”
诸葛亮轻摇羽扇,智珠在握的对孙权笑道:
“吴王勿忧,你所言之事,亮早就考虑到了。
吾自幼跟随恩师修炼道术,想借一场东南大风不难。
至于刘逸的大船...吾亦有计较。
此战刘逸必败,大王和吴王静候佳音便是。”
“好,那此战便多赖先生了。”
议事结束后,鲁肃快步跟了上来,对诸葛亮问道:
“孔明啊,刘逸的大舰你究竟想如何解决?
我实在是想不通,还望先生点拨。”
诸葛亮笑道:
“其实此事也简单,刘逸不是求贤若渴吗,那我就给他送一位人才过去。
我有一位挚友,其名声不在吾之下。
让他去给刘逸献策,刘逸必从其策,将其奉为上宾。”
“先生欲献何策?”
“铁索连舟之策。”
诸葛亮自信道:
“刘逸麾下百万大军,大多不习水战。
若是将大舰以铁索相连,则可在大江之上如履平地。”
“如此一来,孔明先生也可以一把火将他们烧个片甲不留,对吧?”
“哈哈哈...知我者,子敬也。”
听了诸葛亮的计策,庞统心中发寒,这一把火下去,刘逸百万大军得死多少人?
这实在是有伤天和之计,眼前的诸葛孔明,恐怕不像看上去那般温文尔雅,面善心慈。
三日后,诸葛亮的挚友庞统在诸葛亮的请求之下,乘小舟前往刘逸军水寨,拜访同门师兄徐庶。
徐庶本是天下会天机阁统领,一直负责荆襄之事。
刘逸夺下荆襄后,封徐庶为荆州刺史、军师将军,随大军征讨江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