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主公。”
荀攸、程昱躬身行礼。
“两位请坐。”
曹操客气请两人坐下。
落座后,荀攸好奇,“主公深夜寻我二人,莫非有急事?”
曹操点头,“确有急事。”
说着取出地图摆上书案。
地图上画了两个红圈,一个是江夏,一个是柴桑。
“看这里。”
曹操指着江夏,“此地乃水利交通要地,刘备屯兵于此。
再看柴桑。”
手指移到第二个红圈。
“柴桑乃江东重地,周瑜屯兵于此。
我军来自北方不善水战。
荆州蔡瑁、蔡勋皆死,只剩张允一人却难堪大用。
江夏、柴桑遥相呼应,一旦孙刘联合,秦操与周瑜联手,恐怕有些麻烦。”
没错,仅仅有些麻烦。
以曹军的实力,说实话,有些小题大做了。
荀攸和程昱一番眼神交流。
对自家主公如此谨慎,既庆幸,又感到无奈。
庆幸主公不似袁绍一般,拥有绝对优势时目空一切。
无奈则是谨慎由秦操而起。
不得不说,荀攸、程昱有点嫉妒这位少年。
抛开杂乱思绪,两人盯着地图,静下心思考对策。
曹操也不急,一边喝茶一边等待。
盏茶功夫后。
荀攸打破沉默:“臣有一奇策,也许能解决主公忧虑。”
曹操放下茶盏,“请讲。”
“刘备屯兵江夏,打的就是联合孙权的主意。
两家联合不足为惧。
主公可徐徐图之,先劝降孙权,另派大军进驻长沙。
如此,既可镇压地方势力,待我军熟悉水战后,又可从长沙走水路出奇兵,奇袭柴桑。”
荀攸将策略娓娓道来。
曹操听后沉吟不语。
似是想到什么,快意大笑,“公达在取笑我啊。”
这种稳中带奇的策略,放在长坂坡之前,他绝不会采纳。
小小江东,速战足以取胜。
不过现在心态转变。
荀攸就根据这种转变,提出奇、稳相合的战略。
“岂敢。”荀攸淡定拱手。
君臣二人相视一笑。
曹操心中烦闷消退少许,赞叹道:
“公达吾之谋主也,有公达出谋划策,何需秦子御?”
荀攸回以矜持微笑。
赞叹完荀攸,曹操不忘程昱:
“仲德是否有良策?”
程昱起身谦虚道:“臣智略不及荀攸,有个不成熟的想法。”
曹操淡笑,“但讲无妨。”
程昱也不卖关子,道出想法:
“既然劝降孙权,就该连刘备一起劝降,否则会惹人怀疑。
劝降刘备需派专人劝降,以示主公诚意,孙权那边致信即可。
对双方的诚意不对等。
此为离间计。
就算不成功,也能为荀攸奇策打掩护,争取时间。”
程昱说完心中忐忑不安。
之前几次向夏侯惇献计,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整得他都不自信满满了。
“砰~”
书案被拍得一震。
曹操拍案叫绝,“好方略!”
毫不掩饰的赞赏,令程昱重拾自信,渐渐挺直腰板。
注意到这一幕,曹操呵呵一笑:
“派谁劝降刘备合适?”
程昱不假思索回道:“徐庶,他本是刘备军师,派他去最合适。”
徐庶进曹营后,很少发表意见。
大部分时间在浑水摸鱼。
曹操皱眉,“若徐庶一去不归呢?”
“绝无可能,”程昱语气斩钉截铁,“谋士徐庶的心已死,支撑他活着的只剩面子了。”
闻言,曹操不再迟疑,“就依你所言,派徐庶去一趟江夏。”
说干就干。
曹老板做事雷厉风行。
当场写了两封劝降书。
一封给孙权,言语嚣张至极,以长辈自称,督促孙权投降。
写完直接派使者送去。
另一封写给刘备。
言语极尽热切,回忆当年青梅煮酒,以兄弟相称,最后许诺高官厚禄。
写完让人喊来徐庶。
“见过丞相,两位先生有礼。”
徐庶先向曹操行礼,然后拱手和荀攸、程昱打招呼。
行完礼,徐庶开门见山,“丞相深夜召见,有何吩咐?”
“先生请看此书。”曹操将劝降书递过去。
徐庶接过逐字看完。
眉头皱了起来,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曹操笑了笑,“先生有话直说。”
“得罪了。”
徐庶拱手致歉,这才道:
“使君视丞相如贼寇,定然不会接受劝降书,多此一举啊。”
“此言差矣,”曹操摆了摆手,“不试过又怎知结果,有劳先生走一趟,明早便出发。”
徐庶看不透曹操心思。
不动声色接下任务,启程前往江夏。
……
翌日。
江夏城外。
一场战斗刚结束不久。
士兵正在打扫战场。
韩浩领三万人进攻江夏,关羽只带一千多人守城。
一千守三万,对关羽来说很轻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