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那么面对着门的方向,看着外面没有人才低着头看着顾心怡开了口。“心怡,关于我家里的事情我想跟你说一下,我爸妈原本是大学老师,可就在我下乡的前阵子,他们遭人陷害被下放到农场劳改去了,而那个农场的负责人就是田蜜的叔叔,所以我为了我爸妈,在很多时候,我都是要顾着田蜜一些的,希望你能理解。”
这还是顾心怡第一次听高宏远说起家人的事,而这会儿的她也能理解高宏远的难处了。
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有些人的生死真的就在某些人的一念之间,虽然没有经历过,可在一些电视剧和书中,她看得却是不少。
此刻的顾心怡也是真的有些心疼这个男人了,看着高宏远因为昨晚几乎就没睡觉而通红的眼睛,顾心怡第一次主动拉住了高宏远的手安慰道:“不要担心,黑暗总会过去的,我会一直陪着你等待黎明的到来,以后我也不会再因为田蜜跟你赌气了,只要你心里的那个人一直是我,我就愿意陪着你。
宏远,我们做个约定好不好?将来如果有一天你不喜欢我了,你心里的那个人换成了其他人,请你坦诚的告诉我,那样的话我一定不会纠缠,不过,只要你心里一直喜欢我,即便是将来我们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分开,那我也会在一旁默默的守着你,我也是,如果将来我 不再喜欢你了,我也会坦诚的告诉你,我们好聚好散好不好?”
顾心怡是知道历史走向的,如今才六八年,运动才刚刚开始,距离这场运动结束至少还要七八年的时间。
她真的不敢想,若是哪天田蜜真的用高家爸妈的安危来威胁高宏远的话,那他会如何选择。
顾心怡知道这七八年的时间对于劳改的人有多难熬,可是高宏远却不知道,原本在海市的时候高宏远一心都是学业上,所以虽然学校当时也有红卫兵小将什么的,可他却并不太参与那些乌七八糟的运动,就算没有老师讲课,那他也是自己抱着书本自学。
而下了乡之后,青山大队虽然也有下放被关在牛棚的人,可这里从大队长到支书,再到普通的村民,都是良善之人,平时并没有人会刻意去为难住在牛棚里的那些人。
而且他们这些后来的知青几乎是刚来没几天就开始秋收了,平时一周一次的批斗会也都停了,所以高宏远几乎是没有见过那些血腥的批斗场面。
再一个也是高家父母在农场那边有田蜜二叔的照顾,倒也真的没有吃什么苦,所以在高宏远的心里,爸妈在农场那边的日子大概也跟他下乡差不多,就是干活累了点,吃的差了点而已。
所以这会儿的他并不能理解顾心怡这话的意思,只以为她是还在生自己的气才会说出这样一番话。
害怕她又提出跟自己分手的话,高宏远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直接将人抱在怀里拒绝,“不,我们不需要做这么奇怪的约定,心怡我喜欢你,心里也只有你一个人,所以将来不管发生什么事,我都不可能跟你分开,你也不要老是想着跟我分手,我不同意。”
这会儿的顾心怡也不跟他犟,只笑着应和道:“好,不管将来遇到什么事我们都不分开。
对了,家里的柴不多了,刚刚支书家的大儿媳提醒我这场雪怕是一时半会都不会停,让我最好抓紧时间多捡点柴,不然等到大雪封山后就不好进山了。
我看这会儿的雪小了些,要不一会儿我们叫上王哥去后山捡点柴吧。”
这样善意的提醒也是在顾心怡给出那一盒药之后,支书家的大儿媳为了表示感谢,才好心的跟顾心怡提了一嘴。
这次生病严重的人中就有老支书,昨晚下雨的时候支书也是跟着一起在地里抢收了的。
这一场雨淋下来身体本就不怎么好的支书当晚就发起了烧,所以跟着老两口一起生活的刘巧玲也是在今天求药的人群中的。
支书看天气的本事可是已经得到认证的,所以刘巧玲的话顾心怡还是十分相信的。
听着是支书家儿媳妇说的,高宏远也很重视,当下也顾不得跟顾心怡腻歪了,“既然这样我们得赶紧去,不然这天要是不烧火的话很容易生病,心怡你赶紧多穿点衣服,我去叫上王志,我们马上就走。”一边交代一边转身就往外走。
原本还没拿捡柴当回事的顾心怡一见高宏远这个架势也着急了,赶忙回屋翻出了厚棉衣套上,锁了门就去屋后的柴房里拿了麻绳去找高宏远和王志。
高宏远两人这个时候也刚好出门,在路过其他屋子的时候,高宏远还是好心的喊了一嗓子。
在经过前院的时候又将刘巧玲说的话跟冯保国说了一下,毕竟都是一个院子里住着的知青,平日子虽然各有心思。
可在大事上还都是十分团结的,这也是一群他们这群年轻人能在这人生地不熟的乡下立足不被欺负的根本原因。
陈书宁的柴房里虽然有不少柴,可是整个知青院的人都去捡柴了,她也不好不去,于是也将自己裹成球跟着一起出了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