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也是传统的姑爷节,姑爷们要纷纷去给岳父家、岳母拜年。这天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利是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将初二姑爷回岳父母家吃饭称为“食日昼“,就是吃午饭的意思,姑爷和女儿必须在晚饭之前回到自己的家
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位,这一天祝祭祈年。
初三日,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同。
小时候的年味,至今咀嚼起来还是别有一番风味呢,像一杯浓烈的酒,醉人;像一杯香甜的奶茶,可口;更像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沁人心脾……
中国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农耕文化民族,依靠土地和风调雨顺来收获农作物。古人说:天大地大不如父母的恩情大,这句话反过来理解就是除了父母天和地对人的思情很大,向来就有靠天地吃饭的思维,谢天谢地是顺理成章的。因此,春节这古老的节气仪式,并非单纯只是愚昧无知下产生的封建迷信,也不是穷快活打发无聊,而是老百姓对于天地和父母最原始,最直接,最深沉的朴素感情以及深深的敬畏之情。他们选择在一年中最重大的辞旧迎新的春节来临之时,供奉神灵,叩拜祖宗,尊老爱幼,一方面表达自己过去一年有所收获的感恩之情,另一方面寄托对于新的一年的无限希望,希望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健健康康平平安安,丰衣足食。扫出一缕尘埃,点上一炷香,贡上几道美食,祈愿天地,说几句恭顺祝福话。正是百姓与天地间最淳朴的对话,与失去的老先人和正在成长的孩子表明最直接的传承关系和责任。通过这些活动形成习俗造成仪式感,让这片土地上贫穷而又无力抗争的人们心中有了希望,有了盼头,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仪式感在人们的心灵与世界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让我们尊重生活,尊重自然,敬天法祖,尊老爱幼,让我们感到心灵有家,归之有根。
可是现在,脱离了农耕的城市和农村的春节,这些风俗习惯有些依然保留,依然传承,它是对我们祖辈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但更多的都流于形式,或者连仅有的形式也没有了。少了份古意的情怀,现在过春节总觉得与人与自然与人貌合神离,空有其名,没有了意义
又是一个五谷丰登的年程,期盼中载满祝福,愿望中满是平安。
喜欢陪你一起忆乡愁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陪你一起忆乡愁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