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腾沉重地叹了口气。
高远的脸色也显得颇为凝重。
若韩遂夺取陇关,通往凉州的王道将会被切断。
整个凉州,或将彻底沦陷于韩遂之手。
此刻,曹操在宛城遭受重挫,暂时无暇西顾凉州。
假以时日,放任韩遂壮大,必将成为江东孙权那样的强敌!
所以,陇关绝对不能丢弃!
"各位有何对策应对此局?"
高远抬首,目光扫过赵云、高柔等人。
众人面面相觑,神色皆是沉重。
叛军足有二十万之众,而马腾手中仅剩万余勇士。
高远带来的精锐至少还需七日方能抵达。
要抵御韩遂的军队,谈何容易?
正当众人绞尽脑汁,思索退敌之策,一道深沉的声音悠悠响起,
"禀大将军,卑职倒有一计可施。"
众人一怔,齐齐望向声源处。
说话者是一位面庞刚毅的中年男子。
看样子,他是个凉州的低阶官员,否则也不会默默立于马腾身后的角落。
"在下乃汉阳郡功曹姜冏。"
姜冏自我介绍,还未及展开计划,却被马超打断。
"小小功曹,也敢议论军事大事?"
马超轻蔑地撇了撇嘴。
姜冏面色一僵,不知如何应对。
就在此刻,马腾身边的另一位将领站了出来,急忙解释道,
"姜功曹是我族中的兄弟,对礼法不太熟悉,还望大将军与众位莫要责怪。"
"这位是安抚夷狄的抚夷将军姜叙。"
马腾介绍道。
姜冏,姜叙?
这两个名字为何听起来如此耳熟?
高远摩挲着下巴,皱眉深思。
然而,他的神情在其他人看来,似乎是对姜冏和姜叙有所不满。
马腾脸色一沉,呵斥道:
"抚夷将军,姜功曹,还不快向大将军道歉!"
姜冏本是好心献策,却没料到惹恼了高远。
就连族中的兄长姜叙,也因此受到责备。
他向姜叙投去歉意的目光,随后向高远拱手行礼,
"卑职失言,还请大将军原谅!"
"我明白了!"
高远脑中灵光一闪,突然记起姜冏的身份,不禁脱口而出。
众人一愣,疑惑的目光聚焦在高远身上,不知他在想什么。
"你就是天水郡的姜冏?"
高远炯炯有神地注视着姜冏...
姜冏显得有些困惑,但他仍诚实地点头回应,
“不错,不过早在永恒宁静时期,天水郡便已更名为了汉阳郡。”
原来是这样啊。
高远豁然开朗。
如果姜冏刚才自称来自天水郡,高远必定能立即忆起他的身份!
姜冏是谁?
在历史的纪元建安十九年,马超向张鲁借兵,联合韩遂、羌族和戎族发动叛乱。
姜冏为保卫郡守姜叙等人,单枪匹马战斗,最终因力量悬殊英勇牺牲。
他的事迹不算辉煌,但他儿子的名声却使他闻名遐迩。
大汉帝国最后的那位大将军,姜维!
高远想到这里,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丞相必从州郡崛起,猛将必源于草莽之中!”
“你怎么能断定今日默默无闻之人,明日不会名震天下?”
“假若有那么一天,他们真的扬名立万,你会不会后悔曾经的忽视呢?”
他笑着对马腾和马超说。
“大将军所言甚是!”
马腾连忙点头,心中却满是疑惑。
为何高远会对一个小小的功曹佐官如此重视?
“你说你有对付叛军的计策,不妨说出来听听。如有道理,本将军必有重赏。”
高远满面春风地望着姜冏。
姜冏受宠若惊,深吸一口气,谨慎地说,
“叛军虽声势浩大,实则空有其表。”
“哦,如何空有其表呢?”
高远饶有兴致地询问。
“他们虽有二十万大军,却分散在各个郡县之间。”
“再加上这些叛军隶属于各路领主和异族,指挥系统混乱不堪。”
姜冏侃侃而谈,
“真正能对我们构成威胁的,恐怕不超过十万之众!”
高远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
得到高远的鼓励,姜冏显得更有信心,接着说,
“叛军气焰嚣张,连战连胜,必然滋生傲慢轻敌的心态。”
“所以微臣提议,大将军可以事先设伏,赶在叛军攻打陇县之前,给他们一个出其不意的打击!”
他的建议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想不到如此才俊,竟然只是位小功曹。看来刺史麾下也是藏龙卧虎啊。”
高柔不禁笑道。
但这句玩笑话在马腾听来,却略带刺耳。
仿佛是在嘲笑他缺乏识人之明,以至于埋没了姜冏这样的英才。
“姜功曹说得十分中肯。”
高远思考片刻,对姜冏和姜叙说,
“这次伏击叛军,你们二人一同前往。”
作为姜维的父亲,姜冏的地位毋庸置疑。
作为姜冏的族兄,姜叙虽名声不显,却是个忠诚的义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