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CSL是全球首个专注于“AI+职业”领域的交叉科学实验室,专注于负责任的人工智能、人才服务大模型、人才与管理计算、劳动力市场经济学、下一代智能招聘技术等研究,相关学术论文发表在KDD、SIGIR、TOIS、INFORMS JOC、Cities、Regional Studies等人工智能和管理学领域顶级学术会议和期刊上。
在产学研生态合作方面,截至目前,CSL已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一流高校开展深入学术交流合作,共建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和智能人才服务技术研究中心,建立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和访问学者交流机制,并承担了在线招聘领域首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工作。
此外,CSL积极代表公司参与国际、国内行业标准的制定,与产业伙伴共同推进智能人才服务场景中的技术伦理、服务公平性、安全可信等方向的标准化建设,努力打造面向劳动力市场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技术生态。
2023年中国新型储能项目数量超2500个
中新网广州1月8日电 (记者 王坚)以“打造储能硬核实力,助推储能全球发展”为主题的2024中国储能CEO大会暨第八届国际储能创新大赛预选赛(下称“大会”)8日在广州白云区举办。大会现场公布,2023年,中国新型储能项目数量(含规划、建设中和运行项目)超2500个,较2022年增长46%。
大会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通过高端产业交流平台,推动储能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助力新型储能产业创新发展;吸引相关领域的专家及科研工作者、知名企业CEO(行政总裁)等参加,研判储能技术与市场发展趋势,共商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开幕式上,大会发布了《储能产业年度回顾及趋势展望——暨2023年储能产业数据发布》(下称《数据发布》)。《数据发布》介绍,2023年,中国新型储能项目数量(含规划、建设中和运行项目)超2500个,较2022年增长46%;新增投运规模三倍于2022年新增投运规模。
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指出,在储能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仍需在推动技术创新、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建立全流程标准管理体系、深化全球储能产业链合作等方面进行布局。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郭跃华表示,广东高度重视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下一步将锚定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1万亿元人民币总目标,将广东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型储能产业创新高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饶宏在主题报告中,介绍了储能的发展与应用背景、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作用等方面内容。他指出,新能源的大规模快速发展,为储能提供了需求,预计2030年和2060年,南方电网区域新型储能规模将突破3000万千瓦和9500万千瓦。
此外,大会还举办了储能精品展,吸引了超30家相关领域的研究机构和企业集中展示新型储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等内容,为储能行业上下游搭建了高水平交流平台。(完)
2024年民盟中央参政党理论研讨会在昆举行 共探参政党建设新使命
中新网昆明1月8日电 (罗婕 缪超)2024年民盟中央参政党理论研讨会8日在云南昆明召开,参会代表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参政党建设新使命”主题进行交流研讨。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徐辉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历经百年波澜壮阔探索出的新型现代化道路。民主党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研究;要接续传统、丰富理论,为建设高素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献良策、建诤言;要问题导向、服务履职,不断提升围绕改革发展中心任务履职尽责的能力水平。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云南省委主委、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徐彬认为,中共十八大以来,新型政党制度重要论断的提出,使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民主党派做好参政党理论研究十分重要,这既是坚持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筑牢多党合作思想政治基础的内在要求,同时还是新时代参政党履职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
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忠表示,包括民盟在内的各民主党派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奋斗历程中,彰显了参政党的使命担当,希望进一步加强指导帮助,多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