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明站在国公府的书房里,手里把玩着一支毛笔。他心里一直在想,农庄里的灾民们虽然有了住的地方,但是孩子们没有上学的机会,这让他很着急。他决定要为孩子们建一个学堂。
他神色凝重地唤来了管家福伯以及李天宝,语重心长地说道:“福伯,如今这医馆已然建成,接下来咱们就得着手建造学堂之事了!得让那些可爱的孩子们都有学可上才行。您呢,先去筹备一番,看看建造学堂究竟需要哪些材料。”
福伯微微颔首,表示应允,回应道:“好的,少爷,老奴定会以最快速度将所需之物准备妥当,请少爷放心便是。”
叶明稍稍顿了顿,紧接着又补充道:“此外,这学堂还缺教书育人的先生。福伯,劳烦您再出去打听打听,务必寻得几位学识渊博之人前来教导这些孩子们读书明理。”
福伯赶忙应承下来,说道:“少爷吩咐,老奴自当尽心尽力去办。定不辜负少爷所托,早日找到合适的先生。”
这时,叶明似乎想起了什么重要之事,再次开口说道:“哦,对了!这学堂的选址也至关重要,依我之见,应当建于咱们农庄的正中央位置为宜,如此一来,便能极大地方便孩子们上下学啦。”
福伯说:“知道了,少爷,我会安排好的。”
叶明看着他们离开,心里想着,这学堂建好后,孩子们就能学到知识,将来也能有出息。他觉得,这是他能为这些灾民们做的最好的事。
随后叶明和福伯在城里转了一圈,找到了一家书院。福伯进去和书院的先生们商量,希望能请他们中的一个来教书。
福伯说:“我们国公府的三公子想在农庄建一个学堂,想请位先生去教书。”
书院的先生们互相看了看,说:“我们书院的先生都很忙,不太方便。”
福伯有些失望,但还是礼貌地说:“那麻烦您再考虑一下,我们农庄的孩子们很需要老师。”
书院的先生们摇摇头,说:“我们确实没办法,你还是去别处问问吧。”
叶明在远处看着,心里有些着急。他走过去,对书院的先生们说:“各位先生,我知道你们都很忙,但我们农庄的孩子们真的很需要你们的帮助。”
书院的先生们看着叶明,有些惊讶:“你是国公府的三公子?”
叶明点头:“是的,我希望能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
先生们围坐在一起,交头接耳地低声商量着,时不时还互相交换一下眼神,气氛显得有些凝重。
过了好一会儿,其中一位年长些的先生终于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诸位同仁,咱们书院向来有规矩,是不允许先生们外出教书的。这一点想必大家都清楚得很。”
他顿了一顿,接着又道:“不过呢,看在这位公子一心想要孩子们读书识字的份儿上,我们倒是可以考虑派一名学生前去。”
听到这话,原本满怀期待的叶明脸上不禁流露出一丝失望之色。
但他很快就调整好了情绪,点头应道:“那也行吧,只要有人能够教导那些孩子们读书认字便好。”
一旁的福伯也赶忙附和道:“是啊是啊,那可真是太感谢各位先生了!你们放心,等那位学生到了村里,我们一定会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他的生活起居,绝不会让他受半点委屈。”
书院的先生们对视一眼后纷纷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此事。
随后,先前说话的那位先生微笑着对叶明和福伯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先回书院内部再商议一番具体事宜。待有了定论之后,会尽快派人告知二位的。”
于是乎,叶明与福伯向先生们拱手作别后,缓缓走出了书院大门。
刚一出门,叶明便转头对福伯说道:“福伯啊,我觉得光靠这一处书院恐怕不太保险。要不咱俩再多跑几个地方找找看,说不定还能遇上其他愿意前往咱村教书的先生呢?”
福伯略一思索,觉得叶明所言不无道理,当下便欣然应允道:“嗯,少爷说得极是。那咱们赶紧动身吧!”
两人继续在城里寻找,希望能再找到一些合适的老师。
叶明和福伯离开书院后,天色已经渐晚,但他们并没有放弃。福伯提议去附近的私塾看看,也许那里的先生会有不同的想法。
他们找到了一家私塾,福伯进去和私塾的先生交谈。私塾的先生是个中年人,名叫张文,他听完福伯的来意后,沉思了一会儿。
“国公府的三公子想要为灾民的孩子们建学堂,这确实是一桩善事。”张文先生说,“但我们的先生们也都有自己的生计,很难离开。”
叶明在一旁听到,心里有些焦急,他插话道:“张先生,我知道这不容易,但孩子们真的需要教育。如果先生们能去,我们愿意提供足够的待遇。”
张文先生微微一笑:“叶公子,您是国公府的三公子,自然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不过,我们私塾的先生们确实都有自己的顾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