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冷地说道:“若你胆敢再次于朝臣家中挑选男子入宫,本宫定取你性命!”说完,她便转身拂袖而去。
然而,即便李春娟已回到自己的寝宫,心中仍是难以安定下来。
她越想越是觉得此事太过离谱,若是皇上真不顾及她的警告,执意而为,后果不堪设想。
思来想去,待到夜幕降临之时,李春娟换上一身夜行衣,如鬼魅一般悄然潜入皇上的寝宫。
她小心翼翼地靠近窗户,从怀中掏出一个精致的瓷瓶,轻轻拧开瓶盖,朝着屋内吹出一股无色无味的毒药。
做完这一切后,她又迅速消失在夜色之中。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进寝宫,一片静谧祥和。
突然,一名惊慌失措的公公连滚带爬地冲进大殿。
高声喊道:“不好啦!皇上……皇上和几位男宠,都死在了寝宫内啊!”
此消息犹如一道惊雷,瞬间在宫中炸开了锅。
皇后听闻噩耗,脸色骤变,连忙吩咐众人将那些个男宠速速抬走,并亲自带人前往皇上寝宫,为其整理仪容。
一时间,整个皇宫陷入一片混乱与悲痛之中。
紧接着,沉重而悠长的丧钟声响起,传遍京城内外。
按照常理,皇上驾崩本该举国哀悼,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城中百姓得知这个消息后,竟然一个个欢呼雀跃起来。
他们纷纷走出家门,在街上高声呼喊着:“该!终于死了!
如此昏庸无道、祸国殃民的皇帝早就该死了!”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际,李春娟果断下令让自己的大儿子——君天恒继承皇位。
由于新皇尚且年幼,还未具备独立处理朝政事务的能力和经验。
因此当前的朝局仍然掌控在李春娟手中,由她垂帘听政。
尽管身处高位,但李春娟内心深处,却始终秉持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待到儿子逐渐成长起来,能够独自应对各种复杂的政治局面之时,她定会毫不犹豫地将权力交还予君天恒。
在完成先皇葬礼之后,李春娟开始全身心投入到繁忙的政务之中。
与此同时,她还要悉心照料家中的三个孩子,并肩负起教导他们成人成才的重任。
每天清晨,她早早起身,先是仔细审阅堆积如山的奏章公文,与大臣们商议国家大事;
接着又匆匆赶往孩子们的住所,检查他们的学业进展,耐心解答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
如此日复一日,李春娟虽然忙碌不堪,但心中却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
然而,就在这看似平静的日子里,一场风波悄然降临。
一天,君黎威的父亲——君耀阳突然造访皇宫。
这位曾经的太上皇一进宫门,便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大声宣称,妇道人家理应专注于管理后宫之事,而朝堂政事则应由男子来主导。
况且他身为太上皇,拥有教导孙子、传承皇家智慧的责任和权利。
所以要求李春娟立刻交出政权,由他亲自掌管朝政大局。
面对君耀阳的无理要求,李春娟只是轻轻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她心里非常明白这位太上皇,打的究竟是什么算盘。
毕竟,君耀阳的小儿子已经出生,而且比君天恒要大上几个月。
而且君耀阳野心勃勃,一直觊觎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宝座。
很显然,君耀阳此番前来就是企图夺取政权,以便为自己的小儿子,谋取更多的利益和机会。
想到这里,李春娟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怒,毫不留情地指责道:“太上皇啊太上皇,您那点小心思,难道以为我看不出来吗?
您的小儿子年纪,比我的儿子可要大几个月呢!
您无非就是想把皇权紧紧握在自己手中,操纵整个朝政局势,好为您那个小儿子铺路搭桥罢了!
甚至,依我看呐,您恐怕还妄想着直接将皇位传给您的小儿子吧!”
“哼!我看你啊,纯粹就是痴人说梦!”
李春娟柳眉倒竖,怒目圆睁地瞪着眼前之人,厉声道:“若不是有我李春娟在此,这大好江山,仅凭你那不成器的儿子,怎么可能打得下来?
别说是打下这江山了,恐怕连小命都难保!”
她双手叉腰,一副盛气凌人的模样。
接着,李春娟又不屑地瞥了一眼对方,继续说道:“还有这百姓们所种的粮食,那也是本宫费尽心思、四处奔波才弄到手的。
要不是本夫人,这些百姓早就饿得皮包骨头,哪里还有力气种地交粮?
而如今这国库空虚,更是本夫人不辞辛劳,到处去筹集银两,才勉强维持住局面。
你呢?你又做了些什么?凭什么有资格在这里对朝政之事指手画脚?”
说到此处,李春娟愈发得意起来,轻蔑地笑道:“依本宫之见,你若是识相点,就该老老实实地呆在你的王府之中,安心颐养天年,莫要再插手这朝中事务。
否则,休怪本宫对你不客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