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揣摩人心的本事上,萧敬可比技术工人出身的蒯祥优秀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总之这个殿不需要建很大,两个月内不计成本的建好,另外不允许出现任何朱砂材料,这边大部分材料都替换成青砖了,也就不需要像其它宫殿那么防虫。屋檐也改成铺设琉璃瓦的硬山顶,减少木质斗拱的用量。”王宪又想起来朱砂的事情。
若不是这场大火,王宪还真就忽略了一个事情,紫禁城里所有的红色都是刷的朱砂粉,一场大火下来,汞蒸气妥妥的超标,这玩意是真不能用。
在金钱的动力之下,工部的工匠和司礼监的工匠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最大。加上蒯祥本身就是江南人士,对江南民居也多有涉猎,一张满足所有人要求的图纸就诞生了。
景泰帝面前放的就是司礼监的人抄录过来的图纸副本和一枚银元。他本来对于这个建筑不感兴趣,但是司设监的曹吉祥拿着这两样东西送到他面前的时候,他发现这件事就变的有趣了。
首先是图纸,这个建筑完全采用了民间风格加配高级的琉璃瓦,这让景泰帝很满意,只要你建筑不逾越制度,奇形怪状那又怎么样。
看着一条线绵延到城墙外,景泰帝指着线问曹吉祥,这里是什么?
曹吉祥回答道:“启禀皇上,这是条排水渠,因为承华殿距离城墙很近,他们想留一个碗口那么大的排水渠直接把污水排到护城河内。”
景泰帝想了一下,确实如此,他之前之所以把朱见深安排到承华殿,就是因为承华殿是最靠近宫墙的宫殿,那样他的亲信就可以通过在城墙上的巡逻,看到宫殿的情况,但是之前宫殿比较高大,并不好观察。如今这个建筑是建在基座上的二层小院,却完完全全的暴露在监视之下。权衡良久说道:“可以,一条排水渠而已,你在通知东厂的人,这里以后加双岗。”
“奴才遵命。”曹吉祥跪答道。
景泰帝要是知道后来这条排水渠的作用,就是打死他,他今天也不会答应,可惜没有如果。
而这枚银币是最让景泰帝感兴趣的,他在当王爷的时候私下里铸造过铜钱,否则他哪里有资本让那些官员为他说话从而登上大宝。
“根据萧敬的说法,这叫银元,是会昌伯孙继宗的京都银行铸造的,用来这次承华殿建设开销的支付,不管是材料费还是工匠的薪酬,都会使用这个八钱重的银元,并且可以兑换成九钱碎银或者在孙家的产业中当一两银子使用。若是单独需要这个银元,则需要用九钱银子在京都银行兑换一枚。”曹吉祥把知道的消息完整的说了一遍。
景泰帝摩挲着硬币上极为精美的纹饰,再看银币边缘的斜锯齿,他马上就想明白了这些图案和锯齿的作用。如此一来,此枚银元就是恒定的重量,任何人都没办法通过剪边、打薄、抠挖等方式从银元上偷银子,而且这种图案精细到极点,怕是没有几个人能做出来。
他也是喜欢精细工艺的人,要不然景泰蓝也不会在他手里发扬光大。景泰帝把银元给陈鼎,说道:“陈大伴,你看此银元造价几何?”
陈鼎拿到手里看了半天,说道:“启禀陛下,若是户部来制作,一枚银币需要9钱银子的材料外加8钱银子的工费才能出这么一枚8钱的银元。”
曹吉祥听了之后愕然,他平时多是与军队打交道,这些银钱的事宜细节上他并不清楚,可他会算数,陈太监刚才的意思他听懂了,也就是说一两七钱银子才做出这一枚8钱的银元来。这孙家对于这次修承华殿这么虎么?倾家荡产的玩?他想不明。
景泰帝也想不明白,他是知道的,虽然知道孙家说必须得用一两银子来换这么一枚,但是这中间也会缺七钱银子的本钱。难道是假的?想到这里,吩咐下人去找个银剪来。
过了好久才找到,毕竟银剪这种东西民间很普遍,皇宫里却极少。
曹吉祥拿着银剪,一刀一刀的剪着,陈鼎则把剪下来的银块拿起来看了又看。没多一会儿,一枚银元就变成了一堆银碎屑。
两人不由得心道可惜,这东西这么精美就被两人给废了。
“启禀陛下,此银元的成色比市银要高很多,估计能到九成以上,比官银差不了几分。这个怕是铸造起来要赔不少钱。”陈鼎是司礼监的大太监,对于铸币可是行家。
景泰帝沉吟半天说道:“这也就是说不通的地方。大明产铜银都少,铜钱一直不够,所以太祖皇帝发明了大明宝钞作为替代,又禁止民间的金银交易。成祖之所以派出舰队到海外,就是出去找钱找铜,否则哪里有钱能修的起这皇宫。现如今这会昌伯却反其道大把的撒钱修宫殿,有古怪。”其实还有一部分景泰帝没说出来,自己那个哥哥为啥要四征麓川,还不是铜钱闹的,麓川周边的铜矿是整个大明的经济命脉,别人不知道,如今坐在皇位上的景泰帝可清楚。
这也就是为啥会在正统八年,开放了民间交易银子的限制,因为连年的征战,麓川周边的铜矿产量不足,已经造成整个大明的钱荒,所以需要一种大额的货币来代替铜钱当做交易,所以就出现了民间的元宝铸造和市银的出现。官府收税开始收银子,折色收缴最后统一融化成官银收缴入国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