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有七情六欲不假,人总会有怨恨,暴戾之时不假。
这些都是人生来就有的东西,既是上天束缚人内心的枷锁,同时也是赋予人内心独一无二的天赋。
可问题关键在于……一名剑客,一名称得上登堂入室的剑客……他不止有人心。
剑心当然没有七情六欲,怨恨暴戾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唯有一往无前,唯有光明坦荡足矣。
即便是那些视人命如同草芥的冷血剑客,他们坏,也要坏的光明坦荡,毫不遮掩。
事实上在他们眼里,根本就没有所谓好坏之分,只有阻碍他们挥剑前行的敌人与过路人之区别。
因此剑客可以凭借自身坚定,坦荡剑心来抵御住凶魂怨念的侵袭。
前提是这位剑客剑心足够纯粹。
能够达到一种,拿起手中长剑就完全“变了心”的状态,也称”人剑合一”。
不过此“人剑合一”非彼“人剑合一”。
前面讲到的“人剑合一”是一种最为纯粹的状态,意为剑客尝试以剑心替人心,抛舍原来人心情感。
无论长剑在不在手,在不在自己身侧,剑客的心里始终都只有那柄剑存在。
此时的剑客其实已经不能再称之为人了,常人有的东西他没有,他有的东西,常人也不可能有。
而后者,相较来说没那么纯粹的“人剑合一”即指长剑在手,人为剑生。
只有拿起剑来的剑客,剑在自己身边的剑客才能全心全意与剑为伴,当他放下剑后,远离剑后……
他还能继续当个正常人,干那些正常人该干的事情。
无论它凶魂怨念如何蛊惑,勾引我心底怨念,暴戾情绪,拿起剑来的剑客早已不是用人心去持剑挥剑。
而是凭借他一往无前的剑心去持剑,挥剑,剑心心底哪来的怨念,暴戾?
拿起剑来就是剑心,放下剑后,那剑身里的凶兽怨魂又影响不到剑客,这样磨它就非常简单了。
也正因如此,那名剑客才会感到自愧弗如,心知他自己剑心比不上对方纯粹。
想要有机会认识下范父他们嘴里含糊略过的那位……赠剑之人,只可惜……他这想法注定落空。
少年依旧是将掌中剑柄握得紧紧的,低着头,注视剑身锋刃寒芒,沉默不语。
恍惚之间,他似乎在头顶旭日暖阳照耀下,看见了剑身锋刃处若有若无闪动的蛟虎血纹图案。
旁边范父和范正源二人正在随口应付着那位剑客问题。
总不好跟他直言,他口中那位心怀坦荡的剑客早在几个月前,便以“罪大恶极”暴徒身份陈尸于世。
听到二人说那位持剑之人早些年在外游历,闯荡,如今已不知所踪。
剑客难免心生可惜,不过很快,他便记起来自己要干的正事,决定借着这柄剑的机会传授少年最合适剑法。
首先是教他滴血收服这柄蛟虎之剑。
据剑客所说,这柄剑里蕴含的凶兽怨魂早已被它上一任主人磨灭怨气。
现在只不过是两道看起来凶狠,骇人,实际并不具备多少伤人能力的凶兽魂魄罢了,虽然他有些不明白。
为何拿到这柄剑的少年,会连剑内这两道蛟虎凶魂的存在都完全不知。
更不用说去滴血让这柄剑真正认主。
但这显然不是他该操心的事情,他只需要教好少年剑法,教会他如何与手中这柄蛟虎之剑相处融洽即可。
剑器有灵,此蛟虎之剑内剑灵既源自蛟虎两大凶兽魂魄,那么适合这柄剑的剑法……
显然不可能是什么端庄秀气,灵动明媚的轻剑剑法,应该使用那些大开大合,杀伐气息极重的武道重剑剑法。
方能与之蛟虎剑灵做到琴瑟和鸣,真正发挥出这柄灵剑的威力。
眨眼间,春去秋来,冬掩夏藏,整日与盒中蛟虎之剑相伴的少年,也在无数个日夜当中不知不觉长大。
他的身边早已没有了那位剑客师傅的身影存在,有的……仅仅是难以用数计量的……
无数个春风夏日,秋雨冬雪作陪。
用那位剑客的话说,他能教会少年的剑法招式,剑道感悟,他早已经做到倾囊相授,授无可授。
接下来的几十年时间里,少年不应该继续拜他为师,而应该拜剑为师。
拜世间万事万物,万般过客为师。
不仅少年应是如此,即便早已迈入破浪境界的他,照样如此。
就此,少年不顾周遭亲朋好友反对,依仗自身震石巅峰剑境的实力,外加盒中蛟虎之剑,正式启程。
踏上了自江兴路冷灵府,前往大宋朝西南腹地,潼川府路的路程。
沿途所览风景,所见人情暂且不必多言,重点在于少年始终坚持着他从那位周姓剑客故事里听来的侠义剑道。
路见不平,拔剑相助,既为他带来了数量多到数不清的敌人与麻烦事。
却也在无形之中,在那些替人挥剑打抱不平的战斗过程中,成为了少年精进自身实力的磨剑石。
磨的不光是剑身锋刃,更是少年心底那颗一往无前,行侠仗义的“无敌”剑心。
正所谓凶怨何所惧,怨助侠义生。
喜欢凡儒请大家收藏:(www.20xs.org)凡儒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