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改进后的火枪,我们采用的是尾端装弹,特意在枪管尾部开设一个空间。”
“原本是按照前端装弹的方式来处理后端装弹的,但是效率并没有提升,后来有人就想了一个办法,铅弹和火药装在一起,换弹的时候直接换一次就行了,不需要装填两次。”
“但是因为隔着,燧石不方便引燃,所以我们在后方开了一个小洞,用来引燃火药!”
段俨得意的说着,李承乾脸色有些不好看。
手里拿着木头制成的弹壳,心有余悸。
“对了,为了减少铅弹因为松动导致的威力减小,我们在里面还增加了卡口,增加了铅弹的稳定性。”
李承乾现在脑子都快炸了。
进步的太快也不是一件好事。
按照李承乾的理解,后膛燧发枪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现在火器局有点跳过燧发枪的感觉,已经开始引入弹壳和弹头的概念了。
“呃...这个,你们现在这个情况下,因为密封不好,所以威力相对的会减少吧。”
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在枪械历史发展里,更有甚者因为后膛密封性不好的缘故导致士兵的脸和手臂被烧伤的事情不计其数。
“对!一开始确实有这个问题,殿下明鉴,后来我们想了一个办法,在开口上又增加了一个锁扣!”
麻了!全麻了!
闭锁的概念都引入进来了,火器局这是要逆天啊!
“那...那...你们那个弹壳。”
“弹壳?!殿下聪慧!我等怎么也想不到这样的形容词!弹壳!弹头!殿下的才智惊世骇俗啊!”
一旁的李世民看着激动的段俨有说不出的尴尬。
“殿下请看!”
段俨这才拿来弹药,李承乾一看,倒吸一口凉气。
“不是,这弹药也是火器局里面做的?!”
李承乾看着手里竹子做的弹壳,难以置信。
“不错!这样的米竹在唐国随处可见,生长迅速,而且可以广泛种植,并且大小合适,每一节只需要稍微加工一下,就可以符合火枪的枪管大小,简直是上天赐给大唐的神物!”
好好好,李承乾手里拿着米竹做的弹壳,里面塞了一颗铅弹,掂量比较了一番,确实跟枪管比较匹配,就算有大小差异,问题也不大。
“让孤试试先。”
几人说了半天,李承乾早就按耐不住,跃跃欲试了。
砰砰砰!
连打了三枪,李承乾皱皱眉。
“来人,朕要验靶!”
李世民可算是找到机会得瑟了,先前李承乾没有来的时候,他狠狠的耍了好几枪,加上有霍元伯在一旁指导,李世民进步飞快,很快便掌握了核心技巧,从一开始的脱靶到上靶最后到命中靶心,仅仅花了一刻钟而已。
侍卫把靶子抬了过来。
“三中一,还没中靶心,乾儿啊,不要总在屋里待着了,抽空也要在校场多练练啊。”
李世民调笑着看着李承乾,得意的劲都写在脸上。
不对劲,十分有十二分的不对劲。
李承乾刚才开枪的时候,就感觉到手感不对,不仅仅是肩膀上传来的后坐力问题,这个自己早就有心理准备,密封性的问题恐怕一时半会解决不了,但是因为气密性的问题却能引发更多的问题。
李承乾清空了枪膛,端着仔细检查起来。
段俨看着李承乾的样子,一下子紧张起来。
李世民也顿感不对,自己嘲讽儿子,他今天竟然没有在意,不对劲,很不对劲,往日里,李世民除了在朝堂上跟群臣们争来斗去,唯一的乐子就是去逗儿子玩了,尤其是嫡长子李承乾。
“拿来,让朕试试。”
李承乾把枪交给了李世民,段俨恭恭敬敬的递上米竹弹药。
李承乾看也不看,走到一边拿起笔纸开始写写画画起来。
砰砰砰!
“再来!”
砰砰砰!
“再来!”
李世民什么人,不用验靶,凭手感就能知道每一枪打的怎么样,这是经年累月在战场上拉弓射箭锻炼出来的感知力。
“这枪有问题,不如先前的,段俨你怎么弄的!”
“微臣知错了!”
段俨有些害怕,火器局虽然是太子在东宫设立的,但是火器局的一应需求配给全是户部工部供应,从来没有任何拖欠错漏,这是令他父亲段纶都羡慕不已的。
可以说整个火器局是唐国最重视的核心区域,像这样重要的地方,单单生铁一项的开销,不光工部要优先供应火器局,甚至皇帝的内帑的生铁买卖都停了下来,全力供应火器局。
虽然可以回炉重造,但是时间,工人,材料都是会有损耗的,段俨跪在地上瑟瑟发抖,李世民算不上发火,只是一般的指责,段俨心慌意乱,心脏扑通扑通的乱跳,平日里,太子连重话都没有对他们火器局的人说过,大家一团和气,现在皇帝出现了,段俨感觉到有一座大山压在自己身上。
“不怪他,改进的方向是对的,换个方向就好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