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帅一路上把镇上的一切慢慢详细说给曹逸听,曹逸渐渐清楚天水镇的情况,不知不觉走到集市。
燕国允许人口买卖,有专门的官府牙行,还有不为人知私人牙行。
集市由于天色已晚,没什么人。曹逸兄弟二人便回家去了。
晚上,曹逸吃过晚饭,被曹文叫到房间询问,明天去学堂准备拜师哪位秀才,曹逸回道:“李秀才”
曹文问:“为何?”
曹逸回道:“李秀才,二爷都说了学识渊博,备受推崇,虽第一次教学,拜师成功了就我一个学生,肯定会用心教导我,逸儿自知情况,只想找学问高的,教的好不好,不重要。”
看着眼中自信满满的侄子。曹文只觉得侄儿太自大了。岂不闻‘满招损,谦受益’之理?
要好好敲打一下,当既生气的说道“学问之道,浩如烟海,汝不过略通皮毛,便如此自负,怎堪大用?昔日杨云之才,不也因自傲而泯然众人?汝当以其为戒!”(杨云是村子里的的神童,只通过了童生,未能更进一步)
“明天先去李秀才那考校,不行就只能去别的秀才那了”说完摆手让曹逸退去
曹逸缓缓起身,恭敬地退下,身影在洒满阳光的小径上显得格外沉静,似已将长辈的教诲深深烙印心间,去寻那通往谦逊求知的正道。
天色微明,晨雾尚未完全散去,整个小镇还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街边的房屋错落有致,青石板路在晨曦的映照下泛着清冷的光。
几缕微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在屋内,曹逸便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他快速地穿好衣服,简单洗漱后,就径直走向堂屋等着二爷
不一会儿,二爷也收拾妥当,两人结伴出了门。清晨的空气格外清新,带着丝丝凉意,吹拂在脸上让人神清气爽。
“逸娃儿,你的功课可都准备好了?”二爷问道。
“自然是准备好了,就等着今日先生的考校呢。”曹逸自信满满地回答道,眼神中透着一股坚定。
走着走着,便看到了前方的学堂。那学堂的大门紧闭着,周围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
曹逸和二爷加快了脚步,曹逸知道,在这学堂之中,有着很多和他一样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们将在先生的教导下,开启求知的旅程,为自己的成长积累着宝贵的财富。
整个小镇有很多和曹逸同岁的孩童,比如一户人家的门扉缓缓打开,一位身着粗布麻衣的中年男子牵着一个小男孩的手走了出来。
孩子不过七八岁模样,身着崭新的衣服,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眉眼间透着灵动与好奇,只是此刻紧紧抓着父亲的手,略带紧张地张望着外面的世界。
男子神色温和又带着几分期许,他蹲下身子,仔细地为孩子整理了一下衣领,轻声说道:“娃儿啊,今日便要去学堂拜师求学,可要用心听先生教诲,莫要淘气。”孩子用力地点点头,眼神中满是坚定。
父子俩沿着青石板路前行,街边渐渐有了些许声响。卖早点的摊贩支起了摊位,热气腾腾的馒头和豆浆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偶尔有几个同样送孩子去学堂的家长路过,相互点头问好,眼神中都有着相似的关切与希望。
不多时,便来到了学堂前。学堂坐落在小镇的中心,朱红色的大门半掩着,门旁的石狮子威风凛凛。迈进学堂,庭院里几棵银杏树高大挺拔,金黄的叶子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轻声诉说着知识的奥秘。
此时,已有不少孩子和家长在庭院中候着。孩子们或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新环境,或小声地与身旁的伙伴交谈着;家长们则面带微笑,眼中满是对孩子未来的憧憬,同时也不忘叮嘱几句要尊师重道、勤奋学习的话语。
少时,一位身着长衫、神情儒雅的夫子从正堂缓缓走出。他目光平和地扫过众人,抬手示意大家安静。
一时间,庭院里鸦雀无声,所有的孩子都在家长的带领下,整家长们看着这一幕,眼中满是欣慰。
夫子说道“几位夫子都在学堂内,拜师哪位去哪个小院,别走错了。”
曹逸跟着二爷去了李秀才所在的小院。不时有孩童进来走出去,一盏茶的时间过去,只有几个孩童站在院里。然后二爷就出去学堂外面等待。
晨光熹微,宁静的小院中,进来一个身着一袭洗得有些发白的长衫,神色庄重地坐在正堂前的太师椅上。
堂前,几个孩童整齐地站成一排,眼神中满是紧张与期待,小手不安地揪着衣角,不时偷瞄一眼端坐在上方的秀才。
李秀才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孩子,清了清嗓子说道:“今日唤尔等前来,乃是为从尔等之中择一良徒。吾之所学,非心诚志坚、聪慧勤勉者不能传也。”说罢,他拿起桌上的一本书册,翻开其中一页,开始提问。
第一个孩子被点到名后,先是一愣,随后涨红了脸,支支吾吾地回答着,声音越来越小,显然是紧张过度,未能答出个所以然来。李秀才微微摇头,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惋惜,示意下一个孩子回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